高血压,怕你不了解,更怕你一知半解

关于高血压

65岁的老李,血压/mmHg,他总认为年龄大了,血压高了很正常。平时如果觉得头晕时就吃点降压药控制一下,症状消失就停药。近期,他因突发脑卒中入院抢救。

由于高血压是常见的慢性病,且大部分高血压患者没有明显症状或者症状非常轻微,所以很多人对它并不重视。也有很多人认为高血压是老年病,是身体的自然老化,并不会带来不良影响,却不知高血压是引起各种心脑血管病变的罪魁祸首。

早降压,早获益;长期降压,长期获益Q:今年我都八十一了,血压高一点要不要紧?

首先高血压对人群的危害是无差别的。成年人高血压的诊断标准也没有年龄区别,我国高血压指南指出高血压的诊断标准为:在未用降压药的情况下,非同日3次测量,收缩压≥mmHg和/或舒张压≥90mmHg。这个标准没有“歧视”任何年龄段的人,成年人只要血压超过上述指标,当心患上了高血压。

Q:

“跟着感觉走”,自我感觉来估计血压高低靠谱吗?

不靠谱。高血压患者症状的轻重与血压高低不一定成正比。有些患者血压很高,却没有症状。这是因为每个人对血压升高的耐受性不同,脏器损害程度与血压高低也不一定完全对应。高血压通常无自觉症状,俗称“无声杀手”。部分患者会表现的不适症状包括头晕、头痛、胸闷、鼻出血、烦躁不安等。

Q:吃了降压药就不能停药了吗?

未必!部分高血压患者在严格的生活方式干预下,如限制食盐摄入、调解焦虑情绪、减重等,可以逐渐减少降压药物的种类或者剂量,甚至停药。但是对于大部分患者而言,确诊高血压之后往往需要长期甚至终身服药控制血压。总而言之是早降压,早获益,长期降压,长期获益。

Q:

高血压治疗的“两架马车”?

改善生活方式:适量运动、合理膳食、戒烟限酒、限盐、控制体重以及保持乐观情绪。

规范药物治疗:合适剂量、合适时间、定期监测。一般治疗后高血压的达标值是</90mmHg。对于已经出现心脑肾脏器病变或者合并糖尿病等其他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的疾病,血压还要控制的更为严格。

Q:输液治疗高血压不靠谱?

一般情况下,高血压不需要输液治疗,除非是高血压急症、主动脉夹层等严重并发症情况下才会使用静脉输液降压。日常输液对治疗高血压无益处,也不会有诸如“软化血管”“清除血管垃圾”的功效。长期坚持规律地口服降压药并综合干预其它危险因素是降低高血压并发症的最好方法。

Q:

“过山车”式降压要不得?

降压并非越快越好。大多数高血压患者,建议数天至数周内达标;年轻、病程短的高血压患者,建议可较快达标;老年人、病程较长或已有靶器官损害或并发症的患者,建议降压速度适度缓慢。血压会随着昼夜和季节呈规律性动态变化,所以血压并非一成不变的。

Q:“灵丹妙药”保证降压?

目前,全世界尚没有一种药物、仪器能够根治原发性高血压。高血压一经确诊,往往需要长期甚至终身的生活方式干预和药物治疗。保健品、纯天然药降压不可信。人云亦云、见异思迁更要不得,一定要去正规医疗机构看正规医生。

对于高血压患者来说,高血压的自我管理很重要,好处多。可以有效预防并发症的发生,降低致残率,减少家庭负担,延长寿命。

高血压与动脉粥样硬化

“相互成就”危害

持续高血压,会严重损伤血管内膜,导致动脉粥样硬化,影响血管的供血能力,继而导致相应的器官缺血、缺氧。所以高血压导致的动脉粥样硬化是影响全身各个脏器的疾病,但最为突出的是心、脑、肾。

当高血压诱发了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之后,影响心肌血液供应,就会引发冠心病,表现为心绞痛或者心肌梗塞。当高血压诱发了脑血管动脉粥样硬化,影响大脑血液供应,就会引发缺血性脑卒中,俗称中风。持续的高血压还会严重损害肾小球功能,引发蛋白尿,最后导致肾衰竭。

有数据统计,70%的脑卒中患者和50%心肌梗死患者都有高血压史。高血压是一种终身性疾病,它本身致死的几率虽然不大,但是由它引发的心脑肾等疾病是导致死亡的主要原因,切不可轻视,一定要做好长期管理。

血压值正常范围知多少




转载请注明:http://www.grevillea.net/zzbx/12008.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