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感冒、咳嗽1、鱼际:退热;肺燥咳嗽。鱼际是一个退热的穴,它善于退热:心里有火,它能去;肺燥咳嗽,它也能去。什么是肺燥咳嗽?就是夜里两三点钟那会儿老爱咳嗽,比较烦热,睡不着觉。其实大家不用担心,这种咳嗽非常普遍,通常就是肝火引起的。2、天泉:胸闷咳嗽。天泉最重要的功效在于给心脏补血、理气化痰通经络,可十分有效地治疗胸闷咳嗽。3、飞扬到昆仑:-预防感冒。从飞扬穴一直推到昆仑穴,很多人都很酸痛。经常推一推可以预防感冒,解决腰腿痛、足跟痛的问题,血压也逐渐降低于无形之中。4、肩髃:预防感冒。肩髃穴是一个预防感冒的要穴。可以防止风寒进入肩膀,预防五十肩。此外,它还-有好多额外的效果:防止失眠,改善头部的供血、预防脑中风。5、大椎穴:发烧;感冒。大椎穴,是一个针灸的要穴。人发烧、发热,可以先按大椎或者在大椎放点儿血,通常烧就可以退了。当然如果拿刮痧板刮大椎,出点儿痧也管用,也可以泄热,值得一提的是搓大椎还可以预防感冒的效果。6、束骨:感冒。束骨穴可以预防感冒,通鼻窍、防止脚寒凉,止头痛脑鸣。(膀胱经)。7、风池:感冒;风症。风池它专门治疗风症,如伤风感冒、头目眩晕、身体震颤、面部抽搐、抽羊角风等。8、风市:感冒;风症。风市穴主治风症,凡伤风感冒、浑身抽搐、羊角风、癫痫病、帕金森、面瞬、高血压、风疹等风症,都可敲打风市穴进行防治-。9、少商:急性咽喉肿痛。少商穴效果最好的就是治疗嗓子疼,尤其急性咽喉肿痛。但是这个穴,必需强刺激,通常末梢的穴位,即井穴,都需要用三棱针点刺,放一滴血。10、然谷:咽喉肿痛。此外,然谷穴还能治疗咽喉肿痛、不能咽唾甚至失音。(肾经)-11、液门:咽喉肿痛。液门穴它可以治人体干燥症——眼睛干涩;嘴干无唾等;还有各种感冒症状——咽喉肿痛、发干等。12、丘墟:咽喉肿痛;上火。丘墟穴它是胆经的原穴,治疗各种上火症:如嗓子发炎、咽喉肿痛、牙痛、眼睛红胀红赤等症状。13、后溪:咽痛。上火。后溪穴还可以治疗上火引起的咽痛等症。14、清冷渊:咽喉肿痛;去火。清冷渊是一个去火的要穴,什么咽喉肿痛、眼睛红赤,赶紧揉它,火气马上降下去。尤其心里烦躁、头胀头痛,揉外关也不管用,赶紧揉清冷渊和天井,就可以很快解决问题。15、照海:咽喉痛。照海穴最突出的功效就是治疗咽喉方面的疾病——咽喉痛、慢性咽炎等方面的问题。只要咽喉有问题的,就多揉揉照海就行了。
二、便秘16、商阳:便秘。商阳穴是一个专门治疗便秘的要穴。具体说来,治疗什么类型的便秘呢?它的作用有点像开塞露这种感觉,就是好像大便已经到了肛门这块了,这个穴就管用了。(天枢穴)-17、带脉:便秘。对于老年人,敲带脉可以加快大肠蠕动,增强代谢,防治大便不通。18、上下廉:便秘。上廉、下廉,这是清除体内毒素的两个很好的穴位。它能清除脏腑的毒素,可有效治疗便秘。大家可以手三里、上廉、下廉一起揉,这是通常治疗便秘的方法。(曲池下3寸、4寸)19、上巨墟:便秘。有便秘的问题也可以揉这个上巨墟,也有效果。(参看30腕骨可治便秘)三、脾胃功能失调20、太白:脾虚。太白穴为健脾要穴,能治各种原因引起的脾虚如先天脾虚,肝旺脾虚,心脾两虚,脾肺气虚,病后脾虚等等;并有双向调节作用,如揉此穴腹泻可止,便秘可通。21、神阙:肠胃功能弱。神阙穴对身体虚寒、肠胃功能弱的人,可以多艾灸这块儿,以增强先天之力。22、大陵:健脾。大陵穴它是心包经的原穴,穴性属土,还有健脾的功效。吃完饭不消化,揉大陵穴可以从心脏借点血帮助运化,相当于西药吗叮啉,为您增加胃动力。另外,它对于足跟痛、急性胃痛,均有显著疗效。23、手三里:胃寒。多揉手三里可以治疗过敏性鼻炎,对肠胃功能也是一个很好的调治,对胃寒的人尤其有效。-24、天枢:胃肠炎。天枢穴控制着两个枢转的功能,一个是排泄大便,一个是通利小便,它对消化系统和泌尿系统都有调节作用。它是胃肠炎的一个要穴,对便秘也是有效果的。-25、通里:神经性腹泻。通里是心经的络穴,心和小肠相表里,所以它也能够调节小肠方面的疾患,例如神经性腹泻等。-26、阴谷:腹痛;腹泻。阴谷穴它可以很好地治疗颈椎病、生殖系统疾病(男性病)、肚脐周围的腹痛、腹泻等。在治疗腹痛的时候,大家可以配合下巨墟穴一起使用,效果更佳。27、梁丘:急性的胃炎:梁丘穴治疗急性病效果是最好的,比如说急性的胃炎、肠胃炎以及突然的膝盖疼,赶紧揉一下梁丘,马上就能缓解。而且它还有一个额外的效果,就是能止胃酸。28、曲泽:急性胃痛。曲泽穴,而且它还可以治疗急性胃痛、肠胃炎,因为它会把心包经里的气血直接供到肠胃上去。-
29、公孙:胃痛:所以胃痛、胃胀、胃下垂,都可按公孙取效。就连胃经头痛(眉棱骨痛),揉此穴也有很好的效果。30、中脘:胃痛:中脘穴是胃的募穴,对于调理胃的功能非常有益。经常胃痛、胃不舒服的人,在中脘处定有阻塞;用手一点即有明显的痛感或者胀的感觉。此时可用艾灸法;有的人总是腹胀,有气却排不出去,这种情况可以在中脘和气海处各拔一罐,就能把气理顺,使其上下通畅。31、中渚:痛症。中渚穴而且它是治疗身体的痛症的要穴,不管腰脊痛、膝盖痛还是肩周炎、胃痛。-32、上巨墟:大、小肠问题。上巨墟穴主治大肠问题。大肠包括结肠、横结肠、降结肠、乙状结肠和直肠,就连痔疮也包括在大肠范围之内的,上巨墟全管。下巨墟,小肠方面有问题的,您就找下巨墟。33、气海:肠炎;腹泻。如果经常有肠炎、小肠功能不好;或者经常有腹泻、大便溏泻,都可以选择经常点按或者艾灸气海穴,尤其适合虚寒体质。-34、下脘:肠痉挛。穴专门治疗小肠方面的问题,诸如肠痉挛、小肠神经功能紊乱等。35、建里:十二指肠。建里是强壮十二指肠的穴位,十二指肠有问题宜多揉此穴。-
五、牙痛44、合谷:牙痛:合谷穴它对什么最管用呢?就是治牙疼最管用,这是非常确切的。它治牙痛也是交叉的:右侧牙痛揉左边的合谷,左侧牙疼揉右边的合谷,这样效果才最好。揉的时候最好再加上牙痛点一块揉,那么通常80%的牙疼都可以在一两分钟内止痛。在治疗牙痛的时候,如果和颊车穴配合,效果更佳。如果牙龈肿痛或者牙痛,可以配合心--经的少海穴一起使用,效果会更加明显。-45、二间:牙痛。二间穴还可以治疗牙痛。下关穴也可以治疗三叉神经痛以及牙痛。46、颊车:牙痛。颊车穴尤其在治疗牙痛的时候,如果和合谷穴配合,效果更佳。(冲阳穴可治因上火引起的牙痛。)47、小海:牙痛。小海穴,它还可以治疗牙龈肿痛。10。牙痛:.听宫穴,它还能止牙痛。48、翳风:牙痛。翳风,它除了能治耳聋耳鸣以外,因挨着耳朵最近,因而它专管牙痛、头晕、偏头痛等症。49、少海:牙痛;降火。少海穴,它有滋阴降火的功效。如果牙龈肿痛或者牙痛,可以配合合谷穴一起使用,效果会更加明显。-50、内庭:胃火牙痛。内庭是去胃火的,它的作用相当于牛黄解毒。胃火牙痛、咽喉痛、热性的鼻出-血,都可以揉内庭,所以它是一个去热的穴位。51、丘墟:上火牙痛。丘墟穴它是胆经的原穴,治疗各种上火症:如嗓子发炎、咽喉肿痛、牙痛、眼睛红胀红赤等症状。52、行间:心火牙痛。行间穴是一个泻心火的穴位。人身体憋在里边的火由肝经管,已经发出来的火归心经管。经常两肋胀痛、嘴苦这样属于肝火,而牙痛、腮肿、口腔溃疡、鼻出血就已经变成心火了,这时候要多揉行间。注意:心火和肝火的区别。人身体憋在里边的火由肝经管,经常两肋胀痛、嘴苦这样属于肝火;已经发出来的火归心经管。而牙痛、腮肿、口腔溃疡、鼻出血就已经变成心火了。53、肩井:牙痛;痛症。肩井是治疗痛症的要穴,如牙痛、偏头痛、眉棱骨痛、乳房胀痛等。54、中渚:痛症。中渚穴而且它是治疗身体的痛症的要穴,不管腰脊痛、膝盖痛还是肩周炎、胃痛。
临床配伍百会:配①四神聪——神经衰弱,尤其失眠症。配②风池——后头痛,巅顶痛即血管性头痛。配③关元、三阴交——子宫脱垂(阴挺)。配④灸百会一穴——治美尼尔氏综合症(眩晕)加二间效更佳。上星:配①上星透百会,头维透角孙、四白——血管性痴呆。配②攒竹、肝俞——球结膜炎。配③头维、四白——帕金森氏病。配④风池——鼻出血(倒经)、(血管硬化的鼻出血)。人中:配①内关、三阴交、委中、极泉、尺泽——中风或中风后遗症。配②内关、气舍——中枢性呼衰。配③内庭、天突——膈肌痉挛。配④内关——各种痛症止痛。配⑤内关——一氧化碳中毒窒息休克。配⑥足三里、人迎——可调高血压,低血压,既能降血压,又能升血压。关元:配①灸关元穴有增加机体免疫机能,对各种因免疫低下所导致的疾病有效,一般喘症、性功能减退、风寒湿痹。配②灸关元、针神门、承山——脱肛。配③灸关元、针三阴交——胎盘滞留,膀胱炎。配④蠡沟——妇科感染性炎症。中极:配①三阴交、次髎——痛经,月经不调。配②三阴交——无卵月经。配③秩边——前列腺炎或肥大。配④三阴交、阴陵泉、肝、胆、脾俞——糖尿病及其所导致膀胱残余尿。中脘:配①四白、后溪、申脉、长强——癫痫。配②梁门、天枢、水道、关元、足三里——胃下垂。配③太冲、内庭——慢性胃炎。配④肝俞、脾俞、足三里——胃、十二指肠球溃疡。配⑤人中、内关、下巨虚——癔病性呕吐,厌食、哮喘。太冲:配①合谷——高脂血症。配②合谷、四神聪——烦躁症。配③阳辅、睛明——眼底动脉出血。配④阴陵泉——黄疸性肝炎。配⑤阴陵泉、足三里——慢性肝炎。风池:配①完骨、天柱——治脑缺血性疾病,如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脑梗塞,缺血性的延髓及假性延髓麻痹。配②风府——视神经缺血性萎缩症。配③颈夹脊刺——治疗颈椎综合症,颈性耳鸣,颈性眩晕,颈性头痛。配④大椎刺络、足三里、合谷、孔最——外感。环跳:配①大肠俞、阳陵泉、委中——坐骨神经痛。配②足三里、解溪、三阴交——下肢麻痹及肌萎缩性疾病。配③梨状肌损伤是环跳穴主治特长。阳陵泉:配①日月、丘墟、肝俞、胆俞——胆结石、胆囊炎、胰腺炎。配②阴陵泉——肩凝症(肩关节周围炎)。配③绝骨加局部排刺——颈前肌萎缩症。配④委中、阴陵泉——腓总神经损伤。足临泣:配①外关——耳鸣。配②人中、听宫——耳聋。配③支沟——肋间神经痛。内关:配①足三里——增强心功能,治疗病窦综合征。配②心俞、膈俞、肺俞——冠心病。配③神门、大陵——心动过速。外关:配①加局部取穴治疗网球肘。配②大肠俞、合谷、飞扬、人中——风湿痹痛。配③大椎刺络、丰隆——疟疾。配④膻中、乳根刺络——乳腺增生。委中:配①大肠俞、次髎、秩边——马尾神经损伤。配②三阴交——中风下肢不遂。配③丘墟透照海——足内翻。秩边:配①阳痿、遗精、早泄、不**症等男性及女性性功能障碍要穴。配②下肢瘫痪、疼痛要穴。配③前列腺炎、肥大及各种原因引起的尿潴留要穴。配④女性**疾病。大肠俞、肾俞:配关元俞、次髎——慢性肠炎(五更泻),慢性痢疾,盆腔炎,子宫内膜异位症,各种原因引起的腰痛。胆俞:配肝俞、膈俞、脾俞①胰腺炎、胆结石及炎症引起的痛症,胃痉挛,及胃、十二指肠痛症。②糖尿病、胃下垂。③胃肠功能紊乱。肺俞、膈俞:配大椎、心俞加刺络①支气管炎,过敏性哮喘。②心血管疾病,尤其对冠心病效佳。攒竹:配①太阳、丝竹空——三叉神经痛第一支痛。配②下关、四白——三叉神经二、三支痛。配③迎香、四白——鼻窦炎。配④丝竹空、申脉——眼睑下垂。后溪:配①大椎加刺络法——臂丛神经痛。配②尺泽、极泉——尺、桡、正中神经麻痹。配③绝骨——颈部肌肉损伤(落枕)。配④申脉、印堂——癫证。三阴交:本身有良好的治疗各种原因引起的痛经和调理月经的作用。配①中脘、内关、印堂、百会——治疗郁证。配②阴陵泉——低蛋白浮肿,早期肝硬化水肿,淋巴管梗塞性下肢浮肿。配③归来——输卵管原发或继发性不孕症。
常见的针灸腧穴(珍藏版)1.翳风
耳垂后方,乳突下端前方凹陷中。
①耳鸣、耳聋等耳疾;②口眼斜、牙关紧闭、颊肿等面、口病证;③瘰疬。
2.角孙
在头部,耳尖正对发际处。
①头痛,项强;②目赤肿痛,目翳;③齿痛,颊肿,痄腮。
3.风池
枕骨之下,胸锁乳突肌上端与斜方肌上端之间的凹陷中。
①头痛、眩晕、失眠、中风、癫痫、耳鸣、耳聋等内风所致的病证;②感冒、热病、口眼斜等外风所致的病证;③目赤肿痛、视物不明、鼻塞、鼽衄、咽痛等五官病证;④颈项强痛。
4.环跳
在臀部,股骨大转子最凸点与骶管裂孔连线的外1/3与内2/3交点处。
①腰腿痛、下肢痿痹、半身不遂等腰腿疾患;②风疹。
5.阳陵泉
腓骨小头前下方凹陷中。
①黄疸、胁痛、口苦、呕吐、吞酸等肝胆犯胃病证;②膝肿痛,下肢痿痹、麻木;③小儿惊风。
筋会阳陵泉
6.悬钟
外踝尖上3寸,腓骨前缘。
①痴呆、中风、半身不遂等髓海不足疾患;②颈项强痛,胸胁满痛,下肢痿痹,脚气。
7.太冲
第1、2跖骨间,跖骨底结合部前方凹陷中。
疏肝解郁
①中风、癫狂痫、小儿惊风、头痛、眩晕、耳鸣、目赤肿痛、口歪、咽痛等肝经风热病证;②月经不调、痛经、经闭、崩漏、带下、难产等妇科病证;③黄疸、胁痛、腹胀、呕逆等肝胃病证;④癃闭,遗尿;⑤下肢痿痹,足跗肿痛。
8.腰阳关
第4腰椎棘突下凹陷中,后正中线上。
①腰骶疼痛,下肢痿痹;②月经不调、赤白带下等妇科病证;③遗精、阳痿等男科病证。
9.命门
在脊柱区,第2腰椎棘突下凹陷中,后正中线上。
①腰脊强痛,下肢痿痹;②月经不调、赤白带下、痛经、经闭、不孕等妇科病证;③遗精、阳痿、精冷不育、小便频数等男性肾阳不足病证;④小腹冷痛,腹泻。
10.大椎
第7颈椎棘突下凹陷中
①热病、疟疾、恶寒发热、咳嗽、气喘等外感病证;②骨蒸潮热;③癫狂痫证、小儿惊风等神志病证;④项强,脊痛;⑤风疹,痤疮。
11.百会
前发际正中直上5寸。
①痴呆、中风、失语、瘛疭、失眠、健忘、癫狂痫证、癔症等心脑及神志病证;②头风、头痛、眩晕、耳鸣等头面病证;③脱肛、阴挺、胃下垂、肾下垂等气失固摄而致的下陷性病证。
12.神庭
在头部,前发际正中直上0.5寸。
①癫狂痫,不寐,惊悸;②头痛,眩晕,目赤,目翳,鼻渊,鼻衄。
13.水沟
人中沟的上1/3与下2/3交界点处。
①昏迷、晕厥、中风、中暑、休克、呼吸衰竭等急危重症,为急救要穴之一;②癔症、癫狂痫、急慢惊风等神志病证;③鼻塞、鼻衄、面肿、口歪、齿痛、牙关紧闭等面鼻口部病证;④闪挫腰痛。
14.印堂
两眉毛内侧端中间的凹陷中。
①痴呆、痫证、失眠、健忘等神志病证;②头痛,眩晕;③鼻衄,鼻渊;④小儿惊风,产后血晕,子痫。
15.中极
脐中下4寸。
①遗尿、小便不利、癃闭等泌尿系病证;②遗精、阳痿、不育等男科病证;③月经不调、崩漏、阴挺、阴痒、不孕、产后恶露不止、带下等妇科病证。
16.关元
脐中下3寸
①中风脱证、虚劳冷惫、羸瘦无力等元气虚损病证;②少腹疼痛,疝气;③腹泻、痢疾、脱肛、便血等肠腑病证;④五淋、尿血、尿闭、尿频等泌尿系病证;⑤遗精、阳痿、早泄、白浊等男科病;⑥月经不调、痛经、经闭、崩漏、带下、阴挺、恶露不尽、胞衣不下等妇科病证;⑦保健灸常用穴。
17.气海
脐中下1.5寸。
①虚脱、形体羸瘦、脏气衰惫、乏力等气虚病证;②水谷不化、绕脐疼痛、腹泻、痢疾、便秘等肠腑病证;③小便不利、遗尿等泌尿系病证;④遗精,阳痿,疝气;⑤月经不调、痛经、经闭、崩漏、带下、阴挺、产后恶露不止、胞衣不下等妇科病证;⑥保健灸常用穴。
版权声明:
1、本文来源于网络,转编/姜伟。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仅供临床思路参考,非中医专业人员请勿试药。
2、版权归相关权利人所有,尊重知识与劳动,转载请保留版权信息。如存在不当使用的情况,请随时与我们联系删除。联系(中秋白癜风预防白癜风能够治愈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