叮咚您有一封ldquo宝宝秋冬常见

最近,天气渐渐变冷,饭后在小区散散步是极其舒服的,可一圈下来,听到好多此起彼伏的咳嗽声。

原本还在庆幸我家宝贝这次“幸免于难”,结果今天放学回来就发现,“哎呀,中招了!”

步入冬季以后,昼夜温差较大,气候变化无常,抵抗力薄弱的宝宝稍不注意就感冒生病了。

今天,YOYO老师为大家整理了几种常见的秋冬疾病预防知识,希望各位宝妈们做好预防措施,保护好宝宝们的健康。

01

鼻出血

原因

当鼻腔粘膜干燥、毛细血管扩张、有鼻腔炎或在受到刺激时(例如用手抠鼻孔)就容易出现鼻出血的情况。当然,气候干燥,过冷或过热,挑食,缺乏维生素,受到外力伤害等,也会引起鼻出血。

预防措施

在气候干燥的季节,我们可以在家里使用加湿器,并让宝宝补足水分,多吃蔬菜水果。

反复抠鼻子容易损伤鼻黏膜,及时纠正宝宝抠鼻孔的坏习惯并经常修剪指甲。

家里常备金霉素眼药膏(是的,你没看错,就是眼膏,对鼻出血超级管用),每天可在鼻腔内均匀地涂抹,以滋润鼻粘膜。

止血误区

鼻出血应该低头,低头,低头(一定注意不是仰头)并举起上肢,以增加上腔静脉的回心血量,从而减少鼻腔供血以达到止血的目的。

食疗推荐

蜂蜜梨子水:

梨:生津润肺,止咳化痰,且含丰富的果酸、铁质、维生素A、维生素C等,特别适合夏秋季干燥气候食用。

梨水加蜂蜜,治疗宝宝流鼻血、阴虚、肺燥久咳咽干、手足心热、慢性气管类疾病,疗效非常好。

鲫鱼豆腐汤:

鲫鱼与豆腐煲汤,有清肺热、降胃火、止鼻血的功效。

02

秋季腹泻

原因

宝宝胃肠道功能不足,且自身抵抗力较弱,极易受到病毒及细菌感染,从而导致腹泻。

流行季节:每年9月份开始到次年的1月份,是秋季腹泻的流行季节,其中10~12月是流行的高峰期。

症状

起初有感冒症状,咳嗽、鼻塞、流涕。

先吐后泻,伴发烧,发烧一般不超过38度。

大便呈白色、黄色或绿色蛋花汤样,带少许粘液或脓血,无腥臭味。

常见的腹泻主要是由轮状病毒引起的感染,可通过粪便及空气传播,具有较强的传染性,在6个月~3岁的宝宝中最为常见。

预防措施

注意饮食卫生,勤洗手,防止病从口入。

多吃新鲜蔬菜水果,补充维生素,改善胃肠功能。

避免腹部着凉,加强体格锻炼,增强体质。

如有需要,可以接种轮状病毒疫苗。

如果宝宝已经出现腹泻情况,切记一定要多给宝宝喝水,补充体内流失水分,以免出现脱水的状况。

03

婴幼儿哮喘

原因

原因:哮喘与遗传因素、环境因素和过敏原、感染等有关。秋季,气温忽冷忽热,极易造成宝宝上呼吸道感染,且气候干燥,利于过敏源在空气的漂浮传播,从而引发哮喘。

症状

婴幼儿哮喘发病前,通常会有上呼吸道过敏症状,如眼痒、喷嚏、流清涕、揉鼻子等表现,后逐渐出现咳嗽、喘息。

婴幼儿哮喘往往较突然,常以阵咳开始,继而出现喘息、呼吸困难等。

预防护理

抗过敏,避免接触过敏源。

保持室内清洁卫生,对付尘螨,防止细菌。

加强体格锻炼,提高宝宝的心肺功能、增强耐力。冬季锻炼尤其能提高呼吸道粘膜对冷空气的适应能力。

多带宝宝外出呼吸新鲜空气。

秋冬季是过敏性疾病高发期,过敏性哮喘是宝宝过敏疾病中最严重的一种,发病年龄80%在5岁以前,且有逐渐提前的趋势。

其中,患有过敏性鼻炎,湿疹的宝宝是哮喘的高发人群,各位宝妈应提高警惕。

04

流行性感冒

原因

夏秋换季期,是流感病毒高发季,宝宝免疫系统尚未发育完全,极易受到流感病毒的入侵。

症状

突发高热,头痛、全身酸痛、乏力及呼吸道炎症,随后伴有咳嗽、咽痛,打喷嚏、流鼻涕等。抵抗力差的孩子易引发肺炎、支气管炎等疾病。流感病毒传染性大,传播迅速,极易发生大范围流行。

预防措施

保持室内空气流通,流行高峰期避免去人群密集、空气流通差的场所玩耍。

勤洗手,避免脏手接触口、眼、鼻。

加强户外体育锻炼,增强抵抗力。

根据气候变化,及时为宝宝加减衣服。

多吃新鲜蔬菜水果,补充丰富的维生素。

每年10月,可接种流感疫苗。

Tips

流感和普通感冒的区别:

普通感冒:急性鼻炎或上呼吸道感染;

症状:多为鼻部症状,鼻塞、喷嚏、流涕、发热、咳嗽、头痛等,无全身症状。

流行性感冒: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感染,传染性强;

症状:发热(体温可达39~40℃)、头痛、全身酸痛,咽喉痛、干咳,可有鼻塞、流涕、等,部分有呕吐、腹痛、腹泻等消化道症状。

流感较普通感冒症状更重,传染性更强。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转载请注明:http://www.grevillea.net/yfcs/7958.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