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儿高热咽喉痛柴胡桂枝汤加芪

总第期《青岛昊鸿祥健康管理有限公司公益版》

少儿高热咽喉痛柴胡桂枝汤加芪

作者:庞爱国

案例一:

患儿李某,男,五岁,发热2天后入院治疗(年5月1号入院),热峰40℃,入院前口服“头孢替安、热毒宁”抗感染治疗1天,无效。

既往有“青霉素、头孢菌素”过敏史。

入院时查体示:咽部充血,扁桃体Ⅱ°肿大,双侧见白色点状脓性分泌物。查血常规白细胞、中性粒细胞、红细胞、血小板等均偏高,血红蛋白偏低。给予阿奇霉素抗感染、阿糖腺苷抗病毒治疗。入院第二天,体温仍反复升高,得不到有效控制。

下午一点左右,始服中药柴胡桂枝汤加生黄芪,处方如下:柴胡25克,炒白芍30克,生甘草15克,姜半夏15克,炒黄芩15克,潞党参25克,桂枝20克,生黄芪60克,生姜丝60克(因其未取得生姜,故用干姜15克替代)。

药煮好后要求患儿分六次服用,下午一时许服药六分之一,以后每隔两小时服药六分之一。下午五时许测体温:37.2℃;次日晨起,体温36.6℃,体温从此正常,遵医嘱又留院观察几日便康复出院,出院后继续中药调理数日,患儿至今一切正常。

据患儿父亲诉说,患儿服药第二个六分之一后,小便便开始明显增多,且伴有汗出,饮水多,随即测体温开始下降,至午夜时分,体温已基本降至正常,从此未再起热,舌象腻苔亦于次日转好。体温降至正常后,患儿仍依原方续服两日,饮水、汗和小便如常,不再似先前“多饮、多尿、多汗”,此处值得深入思考。先贤曰:“有故无损,亦无殒也”。

案例二:

具体病例:两天前(-3-26),我于无锡市某单位坐诊,该单位院长小儿子,十一周岁,游泳着凉,突发高烧,测体温40℃,“满面红光”,触之滚烫,咽喉肿痛已使嗓音改变,扁桃体肿大,烦躁不安,哭哭欲睡。察舌示绛红黄苔,脉洪数。

此当为外感高热伴发扁桃体肿大,急则治其标,法亦清热解毒、消肿止痛,即抒方如下:半枝莲30克,生甘草15克,杭白芍15克,青蒿6克,薄荷3克,连翘6克,2剂,水煎服,每日一剂。

嘱其即刻按方抓药取来煎服,先喝一碗。我见高热40℃,恐伤其脏器,故于服药后急取小针刺一侧耳尖,挤出紫血数十滴,然后命其回家食白粥自养。大约一小时后,院长来信,诉患儿面烘热和躁烦现象已明显改善,测体温已退至37.9℃!药中病所,疗效待观。

当晚九时许,患儿体温有所回升,测示38.6℃。嘱取内服药汤少许,以软布沾取擦拭双足心各半小时,并将余下药汤尽服之。

至夜半体温仍偏高,其自取另一侧耳尖刺络出血少许,凌晨三点,体温降至正常。

至次日下午三时许,患儿体温复燃,测示38.2℃,仍有咽喉肿痛、扁桃体肿大,且出现鼻衄现象。

去信追问病史,家长诉患儿过去发烧亦有鼻血流出,平素易患扁桃腺肿大,每次均要挂水几日方能消退。

余深思之:热退复燃,无咳嗽咳痰,此邪毒未入于肺,必是抟聚于咽喉而不散,咽喉乃肝经所循行部位,发烧有少阳病变,此时用柴胡汤应合拍。

未及遣方,先向余所敬重之周忠海医师请教,周师曰“柴胡桂枝汤加生芪两半”,于是我以小柴胡汤加桂枝、生芪治之。

第二处方:柴胡25克,炒白芍30克,生甘草15克,姜半夏15克,炒黄芩15克,潞党参25克,桂枝20克,生黄芪60克,生姜丝60克,2剂,水煎服,每日一剂。当晚服下,患儿安然入睡。次日晨起,体温36.6℃!

患儿自我感觉较好,咽喉痛改善,但仍有鼻衄,嘱其查血常规,示:白细胞13.40*10^9/L,中性粒细胞78.7%,血常规提示患儿仍有炎症感染,西医诊示诉无大碍。既无大碍,便静观其变。至下午五时许,体温仍控制在36.8℃,再查血常规示:白细胞白细胞11.36*10^9/L,中性粒细胞70.1%,且患儿自我感觉良好,咽喉疼痛症状进一步改善,疗效稳定。效不更方,嘱其继续服药,尽剂而愈。

余按:此患儿发病时体温高达40℃,咽喉肿痛,扁桃体肿大,症情确是危重,医者果断于耳尖刺血,折其热势,体温得到控制,此处当值得借鉴。

其二,当其咽喉肿痛、扁桃体肿大之时,以半枝莲重剂合芍药甘草汤急用之,取其清热解毒、消肿止痛之作用,从结果看疗效确实,此处用之应无甚过错。半枝莲治疗咽喉痛系某日一病家向余所言,吾信之,其后试用之,果然,因此感慨,病人亦是吾师,学无止境!

第三,柴胡汤善治高热,前人早有明述,今接受周师建议以之加桂枝和重剂黄芪,扶正抗邪之力度明显增强,不仅退烧迅速,且亦无复燃,邪毒终被克服,此柴胡桂枝汤能抗邪毒感染之又一明证也。”

总结:

两例高热患者,处方完全相同,竟未有加减,却均获良效,可谓药到病除!

“重症上呼吸道感染症见高热、咽喉肿痛,是否能用中医药治疗且快速见效呢?若是半年以前,我必将此类疾病交与西医治疗,或门诊或住院任由他们决策,因为在我看来,类似这种急性感染性疾病的治疗是西医的特效优势所在,其疗效是稳定的、可靠的,而中草药就显得有些落后了。但是经过几次特殊的治病经历后,我改变了那些看法,我以为重症上呼吸道感染完全可以中药治疗,且见效更快,疗效更好,对人体的整体改善更大,远期疗效更可靠!

附注:元阳升降汤简介

元阳升降汤是周忠海在经方,历代名方基础上并结合20多年临床经验总结出一套针对心脑血管和全身调理的有效验方。

元阳升降汤分:“活法“和”死方“。

“活法“适合有中医基础者,能够灵活加减者使用。

”死方“只要抓住患者”舌不红,苔不黄,体形体力偏弱,过了四五十岁之人“,皆可以使用,如果担心量大,先从小量开始服用,感觉良好,就可以逐步加大药量,放心服用。

现在皆公布出来:

一,元阳升降汤“死方“篇

方药:生黄芪克桂枝50克炒白芍50克制附子40克有毒需要先煮1.5小时生龙骨50克生牡蛎50克干姜20克炙甘草30克生地30克川芎15克黄芩15克柴胡30克姜半夏25克党参30克炒白术30克茯苓30克泽泻36克栀子15克淡豆豉30克怀牛膝30克葛根60克麻黄15克细辛15克白芷15克

生姜丝50---克大枣12枚去核赤小豆克核桃仁克一天一副,连服三副。方中药量非常大,第一顿先喝十分之一的量,身体没有不适,再逐步加大药量。

功能:大补元气,温补元阳,升清降浊,活血化痰。

主治:脑供血不足,脑缺血,老年痴呆、脑梗死,心律失常、心肌梗塞、动脉硬化、冠心病、心绞痛、先天性心脏病中风之气虚血瘀证。头晕目眩,恶心,心慌气短,浑身无力,半身不遂,口眼?斜,语言謇涩,口角流涎,小便频数或遗尿失禁,舌暗淡,苔白,脉缓无力。临床常用于治疗脑血管意外后遗症或脑外伤引起的偏瘫、截瘫、或单侧上肢、或下肢痿软等属元气亏虚,元阳不旺,血瘀痰盛者。神衰欲寐,面色苍白,腹痛下利,呕吐不渴,舌苔白滑,脉微细。

辨证要点:只要患者舌不红,苔不黄,体形体力偏弱,过了四五十岁之人,皆可以使用,如果担心量大,先从小量开始服用,感觉良好,就可以逐步加大药量,放心服用。

附注三则医案:

元阳升降,死方照搬,一药不增,一药不减,一克不多,一克不少!

医案1:

头晕头痛欲倒的验方

胡母,女,67岁,头晕十几天,一走路就想摔倒,头痛,头顶前额疼痛,舌淡有齿痕,早起,口苦,口干,心烦,烧心,胸闷,心慌,受惊的感觉,左手心肝脉数浮,肾沉,整体脉濡缓有活力,右手肺沉弱,脾肾数。

辨证:元气不足,心肾阳虚,虚阳上浮,痰湿上逆,肝郁膈热。

开方如下:

生黄芪克桂枝50克炒白芍50克蒸附子40克生龙骨50克生牡蛎50克干姜20克炙甘草30克生地30克川芎15克黄芩15克柴胡30克姜半夏25克党参30克炒白术30克茯苓30克泽泻36克栀子15克淡豆豉30克怀牛膝30克葛根60克麻黄15克细辛15克白芷15克

生姜丝50---克大枣12枚去核赤小豆克一天副,连服三副。

附原方:

医嘱:药量比较大,第一顿先少喝,身体适应,再逐步加量。

药效:三副药后,其子告知,大大缓解,又抓三副药而去。

医案2:

腔隙性脑梗死的有效验方

此次去菏医院碰到我治疗过的一个“腔隙性”脑梗死。

当时是赵某之妻打“有一个患者要感谢你------”

我很奇怪,不记得是哪个患者。见了面,才想起,原来是赵某之妻介绍的患者,医院的门诊病历,是“腔隙性”脑梗死。

因为不是本人直诉,只是赵某之妻转述,又是转发的门诊病历,这种重病,为了避免误诊,一般是不开方的,医院治疗半个月,头痛呕吐一直没有缓解,赵某之妻,帮人心切,非要让我开方。我只好勉为其难,将我常治疗脑梗死的方子略为加减,发过去了。此方如下:

生黄芪克桂枝50克炒白芍50克制附子40克有毒需要先煮1.5小时生龙骨50克生牡蛎50克干姜20克炙甘草30克生地30克川芎15克黄芩15克柴胡30克姜半夏25克党参30克炒白术30克茯苓30克泽泻36克栀子15克淡豆豉30克怀牛膝30克葛根60克麻黄15克细辛15克白芷15克

生姜丝50---克大枣12枚去核赤小豆克核桃仁克一天一副,连服三副。方中药量非常大,第一顿先喝十分之一的量,身体没有不适,再逐步加大药量。

因为药量大,即使我们公司药价低,一副药也恐怕很贵,所以,我将公司工作人员的







































北京去白癜风最好的医院
北京白癜风治疗价格



转载请注明:http://www.grevillea.net/yfcs/738.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