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百日咳,真的要咳满一百天吗

中科医院曝光 https://m-mip.39.net/baidianfeng/mipso_5212076.html

原标题:科普|百日咳,真的要咳满一百天吗?

近年来,在百日咳疫苗高覆盖的情况下,全球许多国家仍出现了“百日咳再现”现象,除婴幼儿发病率升高外,青少年和成人病例也明显增加。我国疾病预防控制局数据显示,年1月至4月,百日咳累计发病例,已导致20例死亡,分别是年发病总数的3.9倍和死亡总数的5倍。那么,来势汹汹的百日咳究竟是什么呢?让我们一起更好地了解、正确地认识百日咳。

什么是百日咳?

百日咳是由百日咳鲍特菌感染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乙类传染病,传染性强,是全球婴儿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总病程可持续2-3个月,因此称为“百日咳”。根据我国《百日咳诊疗方案(版)》,百日咳潜伏期一般为5-21天,平均7-14天。

百日咳的症状有哪些?

百日咳的典型表现为阵发性痉挛性咳嗽,伴咳嗽末吸气性吼声,也就是俗称的“鸡鸣声”,一般分为卡他期、痉咳期和恢复期三个阶段,若不积极干预,三个阶段通常会持续约天。每个阶段的特点如下:

(1)卡他期:一般持续1-2周,与普通感冒的症状相似,因此容易漏诊。常见症状有咽痛、打喷嚏、流鼻涕和轻微咳嗽等,但发热并不常见。这个时期细菌的排出量达到高峰,具有极强的传染性。新生儿或小婴儿的卡他期可能很短甚至不经历这一阶段。

(2)痉咳期:一般持续2-6周,甚至长达2个月以上。典型表现是在一次呼气过程中出现多次连声咳,直至咳出粘痰甚至咳吐。年幼患儿在咳嗽末可因深吸气发出鸡鸣样尾音。痉咳症状多在夜间加重,影响睡眠。随疾病进展,痉咳加剧,可出现舌系带溃疡、面部浮肿、眼结膜出血、鼻出血甚至颅内出血。新生儿和6个月以内婴儿在咳嗽后常常引起口唇、指(趾)端青紫、呼吸暂停、抽搐甚至心脏骤停。

青少年和成年人的免疫系统相对成熟,患病后症状常常不明显,可表现为阵发性咳嗽,维持2-3周,可能成为隐匿性的传染源。

(3)恢复期:可维持数周甚至数月,痉咳强度和次数逐渐下降,鸡鸣样吼声也逐渐消失。此时若出现并发症或感染其他呼吸道病原体,可再次出现痉挛性咳嗽,易误诊为百日咳鲍特菌未被清除或再感染。

百日咳如何传播?

百日咳患者和带菌者是主要的传染源。从潜伏期末至发病后6周均具有传染性,其中以潜伏期末到出现症状后的2-3周内的传染性最强。传播途径以呼吸道飞沫传播为主,也可通过密切接触传播。密切接触是指(1)与感染者在未采取防护措施(如口罩)情况下面对面接触,范围1m以内;(2)直接接触感染者的呼吸道、口鼻分泌物;(3)未采取防护措施与感染者在密闭空间近距离暴露≥1h。

什么人群容易感染百日咳?

各年龄阶段的人群对百日咳均具有普遍易感性,我国百日咳主要发病人群为1岁以内婴儿和5-9岁儿童,青少年和成人中百日咳的发生率也显著增加。其中,未全程接种百日咳疫苗的婴幼儿发病风险更高,1岁以内婴儿是重症和死亡风险最高的人群。

为什么会出现“百日咳再现”现象?

百日咳再现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1)抗体效力减弱:尽管人体可以通过自然感染或接种疫苗获得对百日咳的保护性抗体,但其保护效力会随时间推移而减弱。研究表明,通过接种疫苗产生的抗体可持续4-12年,而通过自然感染获得的免疫力至多持续20年,均无法达到终生免疫的效果。

(2)医疗人员警觉性提高:随疾病知识普及,医务人员对百日咳的


转载请注明:http://www.grevillea.net/yfcs/137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