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病症概述
鼻衄,即鼻中出血,是临床常见的症状。可由局部原因或全身原因而引起。局部性包括鼻外伤,鼻中隔偏曲,鼻炎,鼻窦炎,鼻腔、鼻窦及鼻咽部肿瘤,鼻腔异物,咽扁桃体肥大等;全身性包括急性发热性传染病,高血压,血液病,营养障碍或维生素缺乏,肝、脾疾病及风湿病,内分泌失调,中毒,遗传出血性毛细血管扩张症等。从中医学来看“血蔑血”、“红汗”、“倒经”都属于鼻衄范畴。《素问·缪刺论》云:“邪客于足阳明之经,令人鼽衄。”《灵枢·百病始生》:“阳络伤则血外溢,血外溢则衄血。”汉《金匮要略》根据不同季节进行经络辨证,谓:“从春至夏衄血者太阳,从秋至冬衄血者阳明。”《伤寒论》称太阳病发热无汗而鼻衄为“自衄”,衄则表解,热退身凉。后世称之为“红汗”。隋《诸病源候论》中列有“鼻衄候”、“鼻衄不止候”、“鼻大衄候”、“鼻久衄候”。并分别论述其病因病机。如“鼻衄候”云“凡血与气内荣脏腑,外循经络,相随而行于身,周而复始。血性得寒则凝涩,热则流散。而气肺之所生也,肺开窍于鼻,热乘于血,则气亦热也,血气俱热,血随气发出于鼻,为鼻衄。”明《景岳全书·血证门》云:“衄血之由内热者,多在阳明经。”清代论述鼻衄者亦不少。如《外科大成》云:“鼻衄者,鼻中出血也,由肺经血热妄行。”《临证指南医案》从饮食方面作了论述:“酒食戕胃之类,皆能助火动血。”《疡科心得集》则从情志方面立论:“有因七情所伤,内动其血,随气上溢而致者。”本症可见于现代医学的鼻出血,鼻衄多为单侧,亦可为双侧;可间歇反复出血,亦可为持续出血,出血量多少不一。一般为小量出血,无全身症状。若大量或反复出血,可出现休克及贫血等,应迅速采取有效措施。
2病理阐述
中医学认为本证由热邪犯肺,上壅鼻窍,灼伤脉络;或胃热炽盛,循经上沸,损伤鼻中阳络;或肝火上逆。循经蒸逼鼻窍脉络;或肝肾阴虚,虚火内生,伤及阳络;或脾不统血,血不循经,流离脉道而致。现代医学认为本病原因多为鼻外伤、鼻腔异物、炎症、肿瘤、鼻中隔弯曲引起。全身原因较多,如严重的鼻出血多因高血压动脉硬化所致,常在鼻腔后部出血。其次为血液病,如血小板减少、白血病、恶性贫血等。此外,急性传染病,如流感、麻疹、伤寒、猩红热等前驱症状;心、肝、肾功能减退;化学药品中毒;维生素K与维生素C的缺乏;高山缺氧;代偿性月经等也可引起。
3灸疗辨证
虚火上炎型__身热骨蒸,咽干口燥,遇劳鼻衄,舌红少苔,脉细数。
取穴配穴涌泉、太溪、合谷、上星、迎香。①身热骨蒸者,加大椎、膏肓俞;
②咽干口燥者,加照海。
灸法
艾炷灸艾炷隔姜灸肉桂敷灸每次选2~3穴,每穴灸3~5壮,艾炷如麦粒或绿豆大。每次选2~4穴,每穴灸5~10壮,艾炷如黄豆大。每穴每次敷药糊如蚕豆大一团,左鼻衄敷右穴,右鼻衄敷左穴,夜敷晨除,每日1次。艾炷隔附子灸萸附大黄膏敷灸每次选2~4穴,每穴灸5~10壮,艾炷如黄豆大。每日1,昼敷夜换,夜敷昼换。肺经热盛型__鼻孔干燥疼痛,鼻出血,色鲜红,伴咳嗽痰少,咽痛口干,身热无汗,舌质红,苔薄白而干,脉数。
取穴配穴少商、迎香、合谷、上星。①咳嗽者,加尺泽;
②发热者,加大椎。
灸法
艾条温和灸艾条悬起灸每次选3~4穴,每穴灸10~20分钟,每日灸1~2次。每次选用1~4个穴位,每穴每次施灸10~30分钟,每日1~2次。艾条雀啄灸针上加灸每穴每次灸15~30分钟,每日1~2次。用蚕豆大艾圆于针尾上点燃施灸,每穴灸3壮。每日1次。胃热炽盛型__鼻孔干燥疼痛,出血量多,血色暗红,或兼齿衄,心烦口干,口臭,消谷善饥,大便燥结,溲溺黄赤,舌红苔黄,脉象洪数。
取穴配穴中脘、内庭、合谷、上星、迎香。①鼻燥而衄者,加鱼际、孔最;
②口渴引饮者,加金津、玉液针之。
灸法
针上加灸鼻衄饼敷灸用蚕豆大艾圆于针尾上点燃施灸,每穴灸3壮。每日1次。左鼻出血敷左涌泉穴,右鼻出血敷右涌泉穴,双侧鼻孔出血双侧涌泉穴均敷。气血亏虚型__面色苍白,神疲乏力,头昏目眩,心悸气短,鼻衄频频,舌质淡红,脉象沉细无力。
取穴配穴膈俞、脾俞、上星、迎香、关元、气海、足三里、三阴交。①头昏目眩者,加百会;
②心悸气短者,加通里、内关;
③鼻衄频频者,加血见愁(穴在上星与囟会之间)。
灸法
艾条温和灸灯火灸每穴每次灸20~30分钟,每日2次。选用少商穴,暴灸1次。艾条雀啄灸鼻衄饼敷灸每次选3~4穴,每穴灸10~20分钟,每日灸1~2次。左鼻出血敷左涌泉穴,右鼻出血敷右涌泉穴,双侧鼻孔出血双侧涌泉穴均敷。4.文献摘要
古代灸疗文献1.《千金要方》
卷二十六·胆腑:凡口鼻出血不止,名脑衄。灸上星五十壮,入发际一寸是。
2.《简便方》
以所出血调白芷末,涂山根立止。
3.《洪氏集验方》
卷四·治鼻衄不可止欲绝者:又徐德占教衄者,急灸项后发际两筋间宛宛中,三壮,立定。
4.《针灸大成》
鼻衄:上星(灸二七壮)、绝骨、囟会。又一法:灸项后发际两筋间宛宛中。
5.《外科正宗》
鼻中无故出血不止,紫土散,用倾银紫土新礴碾细,以火酒调敷囟门上,其血自止,此从治法也。
现代灸疗文献1.艾卷温和灸治疗鼻出血1例孙诚哈尔滨中医,(2):79
张某某,男,34岁。某日中午因打喷嚏致鼻腔间断出血不止,当时自行压迫止血无效。医院急诊,经五官科检查未见异常。遂行鼻腔填塞压迫止血,仍无效,如将鼻孔阻塞则血从口出,病人面色苍白,头晕目眩,又注射肾上腺素和维生素K也未见有效果。经采用艾卷温和灸法,灸风府30分钟后,出血逐渐好转,一次即愈。观察1个月未见复发。
2.香烟灸少商穴治疗鼻衄洪宗碰厦门医药,(4):44
洪某某,女,农民。自诉两鼻孔出血,经冷敷、压迫止血等法无效而就诊。经灸两少商穴后立即止血,随访未复发。
治疗方法:将点燃的香烟灸少商穴,等患者感觉疼痛方可将香烟离去,连续重复2次(若局部烫伤则涂上消炎软膏即可)。一侧鼻孔出血灸同侧穴位,两个鼻孔都出血则灸两侧少商穴。
3.火柴灸治疗鼻衄86例临床观察王玉顺王明普辽宁中医杂志,14(1):44
临床资料:86例患者中男性52例,女性34例。其中10岁~20岁62例,20岁~30岁13例,30岁以上11例。临床体征:鼻出血多日,点滴不断或1日数次,头昏脑胀,鼻塞、鼻干、唇燥等。
治疗方法:取穴:主穴少商,配穴身柱。操作方法:用火柴1支在磷片上划燃后对准穴迅速灸点,手法要轻刹问离穴,此时可听到“拍”的响声,灸后局部有米粒大斑痕。一般不需处理。
治疗结果:痊愈(一日一次,经三次治疗,诸症消失)66例,占76.80%;好转(经三次治疗,诸症明显好转)2例,占13.9%;无效(经三次治疗后,症状无改善)8例,占9.3%。
Tel:识别北京中科医院是骗子贵阳白癜风专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