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范例特殊病例报告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怎么判断白癜风 http://baidianfeng.39.net/bdfyy/190604/7192379.html
文章来源于国家中心共建单位医院,作者石蕊康建民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ThromboticThrombocytopenicPurpura,TTP)是一种严重血栓性微血管病,以体内血小板聚集,显著的血小板减少及红细胞碎片为特征。箭头所指为红细胞碎片来源:NEnglJMed年Moschcowitz报道了首例患者,年Amorosi和Vltman总结了该病的临床特征,血小板减少,微血管病性溶血,中枢神经系统症状称为TTP三联征,如果伴发热及肾脏损害,则称为TTP五联征。TTP作为一种临床罕见性疾病,其发病率仅为3.7/万,但该病起病急骤,病情凶险,如不能及时治疗,病死率可高达90%以上。TTP的发病机制普遍认为是患者体内缺乏一种酶,年被发现并克隆命名为血管性血友病因子裂解蛋白酶(ADAMTS13)。

血管性血友病因子裂解蛋白酶功能与TTP作用机制

TTP发病原因根据诱发因素是否明确及能否检测到ADAMTS13自身抗体,可分为遗传性TTP及获得性TTP(继发性TTP及特发性TTP)。现报告我院近期收治的一例患者:

女性49岁,年5月底无明显诱因出现头晕及针刺样头痛伴乏力、恶心、呕吐,呕吐物为胃内容物。上肢及下肢可见大片瘀斑,无发热、咳嗽、咳痰、咽痛、无腹痛、腹泻,无鼻出血,牙龈出血,血尿,黑便等。自行口服卡马西平后症状未见明显好转,医院查血常规示:血红蛋白:75g/L,血小板:3×/L,白细胞计数正常,未予任何治疗。

后因不明原因出现意识朦胧及短暂意识不清,于6月8日医院,当时查血常规:白细胞计数:7.6×/L,血红蛋白浓度:69g/L,血小板数:14×/L;血肌酐:59.18umol/L,间接胆红素:40.45umol/L,乳酸脱氢酶:4U/L;网织红细胞百分比占:10.26%;Coombs试验阴性;因血小板明显减少给予1单位血小板输注,输注后患者意识逐渐陷入嗜睡至浅昏迷状态,头颅CT及头颅核磁检查均正常。骨髓及外周血检查可见大量红细胞碎片,ADAMTS13活性检测5%,诊断为TTP。当时主要治疗:给予血浆置换(血浆分离器法)共16次,ml/次,1次/日;利妥昔单抗(美罗华)mg/次,1次/周;甲泼尼龙mg/日,连续7天。治疗过程中患者间断出现躁狂,幻觉等精神神经症状,治疗后患者血小板持续低于10×/L,出血倾向无好转,ADAMTS13活性检测仍为5%。

年6月30日上午10时由外院转入我科。入院后复查血常规显示:白细胞计数:8.27×/L,血红蛋白浓度:74g/L,血小板数:10×/L。意识处于嗜睡状态,当日下午给予血浆置换(血细胞分离机)1次,循环血浆ml。血浆置换后急查血常规:血红蛋白77g/L,血小板46×/L。置换后第2天复查:乳酸脱氢酶:U/L,间接胆红素:26.7umol/L,网织红细胞:0.,患者意识状态逐渐好转,可正确回答问题。随后隔天给予血浆置换一次,ml/次,共四次,美罗华mg输注1次,血小板逐渐上升,停用激素。7月21日患者出院当天复查血小板×/L,血红蛋白92g/L,间接胆红素10U/L,网织红细胞正常。复查ADAMTS13活性检测13.1%(院外),外周血涂片仍可见红细胞碎片。出院后患者于门诊监测血常规2次/周,血象处于正常范围,无特殊症状体征。从该例患者诊疗过程中我们可以得到以下几点经验及体会:

A:正常ADAMTS13活跃作用;B:ADAMTS13缺失来源:NEnglJMed

1、血浆置换为治疗TTP首选方法,但同样是血浆体外过滤及循环,肾内科血浆置换与血细胞分离机血浆置换可能不完全相同,或有根本性区别。如果多次血浆置换效果不好时要考虑更换机器,以免延误病情。

2、对于血小板减少,不能排除TTP时,血小板输注属于禁忌。除非出现致命性出血及颅内出血,否则输注血小板后会使患者症状加重。

3、由于该患者无家族遗传病史,ADAMTS13抗体检测结果:28.83U/ml,相关检查均未找到明确病因,诊断为特发性TTP。患者出院时临床症状、血常规、生化检测虽已基本接近正常,但ADAMTS13检测结果仍为13%,外周血涂片可见红细胞碎片。对于该类患者ADAMTS13抗体的持续阳性导致TTP复发风险极高,院外需持续监测血常规,网织红细胞等,血浆置换及其它治疗仍应予考虑。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转载请注明:http://www.grevillea.net/lcjc/8297.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