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炎是指鼻腔黏膜的炎性病变,分为急性、慢性和过敏性几种。急性鼻炎是鼻腔黏膜的急性感染性炎症,慢性鼻炎包括单纯性鼻炎、肥厚性鼻炎和萎缩性鼻炎,为鼻黏膜和黏膜下的慢性炎性疾病.可由急性鼻炎日久不愈迁延而来,或由灰尘或化学物质长期刺激而致。过敏性鼻炎又名“变态反应性鼻炎”,是由多种特异性致敏原引起的鼻黏膜变态反应性疾病。 急性鼻炎,隶属于中医学的“伤风”、“感冒”范畴,常由风寒外袭、肺气不宣或风热上犯、肺失清肃,邪毒上聚鼻窍而发。慢性鼻炎属中医学“鼻窒”、“鼻槁”范围,多由肺脾气虚、邪滞鼻窍或邪毒久留、气滞血痛,阻塞鼻窍而成。过敏性鼻炎属中医学“鼻鼽”范畴,多由肺气虚弱或脾虚、肾亏使肺气受损,风寒乘虚而入,犯及鼻窍,津液停聚,遂致鼻窍阻塞而成。 急性鼻炎以鼻塞、流涕、喷嚏、嗅觉减退为主要症状。常感周身不适;小儿症状较重,可伴消化道症状,甚或高热、惊厥。慢性单纯性鼻炎表现为间歇性或交替性鼻塞,昼轻夜重,多涕,常为粘液性,间或伴有少量粘脓性涕。慢性肥厚性鼻炎鼻塞呈持续性,涕少,为粘脓性,不易排出,伴头胀痛、精神不振,可有邻近器官(中耳、鼻窦、咽、喉)受累症状,嗅觉明显减退。萎缩性鼻炎除鼻塞外,常伴鼻、咽干燥、鼻出血、嗅觉障碍、鼻臭等。过敏性鼻炎呈发作性鼻痒,流清涕,打喷嚏,可有其他变态反应性疾病病史。 鼻腔及鼻黏膜检查、鼻分泌物涂片等检查可明确分类分型诊断。
我是医院梁子赫我院将在12月24号在河北石家庄举办新九针疗法临床应用技术研修班—— 2.气滞血瘀持续性鼻塞,涕多而粘,色白或黄稠,嗅觉不敏,声音不畅,舌质红或有瘀点,脉弦细涩。 3.气虚邪滞鼻塞时轻时重或昼轻夜重,涕粘而稀,遇寒加重,头晕头重,舌淡红、苔薄白,脉缓。兼肺气虚者鼻腔发痒闷胀,喷嚏频作,鼻塞,流清涕,自汗;兼脾气虚者气短音低,倦怠懒言,纳差,腹胀、腹泻;兼肾气虚者形寒肢冷,腰膝酸软,舌胖而淡、苔薄白,脉虚弱。 1.基本治疗 治则:风邪外袭者疏风解表、宣通鼻窍,风热证只针不灸,风寒证针灸并用,均用泻法;气滞血瘀者行气活血、化瘀通窍,以针刺为主,泻法;气虚邪滞者补肺、健脾、益肾,针灸并用,补法或平补平泻。
处方:以鼻腔局部和手阳明经腧穴为主。 迎香鼻通印堂合谷 方义:迎香为手阳明经的终止穴。位于鼻旁,通利鼻窍,治一切鼻病;鼻通位于鼻根,印堂位于鼻上,二穴均是治鼻炎要穴;手阳明经原穴合谷善治头面诸疾。诸穴合用,疏风宣肺、通利鼻窍。 加减:外感风寒加列缺、风池以疏风散寒;外感风热加曲池、外关疏风清热;气滞血瘀加膈俞、通天活血通窍;气虚邪滞加百会、肺俞补气祛邪;肺气虚加肺俞、太渊补益肺气;脾气虚加脾俞、足三里补中益气;肾气虚加命门、肾俞补肾助肺。 操作:迎香宜斜向上透刺鼻通穴;余穴常规针刺;外感风寒和肺脾肾虚者加艾灸。2.其他疗法 ⑴耳针;取内鼻、外鼻、肾上腺、额、肺、大肠、脾、肾。每次选3~5穴,毫针浅刺,留针20~30分钟;或埋针、王不留行籽贴压。 ⑵穴位注射:取合谷、迎香等穴。用复合维生素B注射液、丹参注射液、当归注射液,每穴注入0.2~0.5ml。隔日1次。 ⑶穴位贴敷:取大椎、肺俞、膏肓、肾俞、膻中等穴。用白芥子30g,延胡索、甘遂、细辛、丁香、白芷各10g,研成粉末,用辣椒水调糊,涂纱布上,撒上适量肉桂粉,贴敷上穴(一般在上午贴),保留4小时以上。每周1次,连续3次。 钟某,男,39岁。7年前因感冒而引起鼻塞流涕,迁延日久,间歇发作,症状时轻时重,嗅觉逐渐减退。近3年鼻塞不通,只能用嘴呼吸,嗅觉完全消失。经专科检查,诊断为“鼻间隔肥大”。曾先后3次手术治疗,有所好转,但半年后又复发如前。针灸治疗取迎香、合谷,每日1次。针至第5次,症状基本消失。又隔日l次,治疗3次以巩固疗效。半年后追访,未再复发(王立早.中国针灸处方大成.第1版.江西科学技术出版社.:)。 1.《针灸甲乙经》:风眩头痛、鼻不利、时嚏、清涕自出,风门主之。 2.《备急千金要方》:不知香臭,天柱……鼻塞、喘息不利、鼻喎僻多涕,曲差、上星、迎香、素髎、水沟,龈交、通天、禾髎、风府。 3.《针灸资生经》:玉枕、百会、印堂、当阳、临泣,疗鼻塞……迎香疗鼻息不闻香臭……风府疗鼻不得息。 4.《针灸大成》:鼻流涕臭,名曰鼻渊,曲差、上星、百会、风门、迎香。 5.《神灸经纶》:鼻塞,囟会、上星、风门。囟会一穴自七壮至七七壮,灸至四日渐退,七日愈。
1.针灸治疗本病有较好的疗效,急性鼻炎一般针治2~3次即可获得显著效果,尤其对改善鼻道的通气功能较为迅速。慢性者疗程较长,对慢性单纯性鼻炎的疗效比肥厚性鼻炎为好。 2.急性期应适当休息,食易消化且富有营养之品,多饮热开水,保持大便通畅。 3.过敏性鼻炎应积极查找过敏源,避免接触。 4.经常锻炼身体,适当户外运动,增强抵抗力。 5.积极治疗上呼吸道疾病。
想了解更多医学培训资料,北京中科医院北京白癜风医院在那里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