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经腧穴
瞳子髎、听会、上关、颔厌、悬颅、悬厘、曲鬓、率谷、天冲、浮白、头窍阴、完骨、本神、阳白、头临泣、目窗、正营、承灵、脑空、风池、肩井、渊液、辄筋、日月、京门、带脉、五枢、维道、居髎、环跳、风市、中渎、膝阳关、阳陵泉、阳交、外丘、光明、阳辅、悬钟、丘墟、足临泣、地五会、侠溪、足窍阴
风池
出《灵枢·热病》。
穴名释义
风,指穴内物质为天部的风气。池,屯居水液之器也,指穴内物质富含水湿。风池名意指有经气血在此化为阳热风气。本穴物质为脑空穴传来的水湿之气,至本穴后,因受外部之热,水湿之气胀散并化为阳热风气输散于头颈各部,故名风池。
主治
功能:壮阳益气。
主治:头痛,眩晕,颈项强痛,目赤痛,目泪出,鼻渊,鼻炎,鼻出血,耳聋,气闭,中风,高血压,精神病,口眼歪斜,疟疾,热病,感冒,瘿气,落枕,荨麻疹。
取穴方法
位于后颈部,后头骨下,两条大筋外缘陷窝中,相当于耳垂齐平。(或当枕骨之下,与风府穴相平,胸锁乳突肌与斜方肌上端之间的凹陷处即是。)
穴位配伍
配合谷穴、丝竹空穴治偏正头痛;
配脑户穴、玉枕穴、风府穴、上星穴治目痛不能视;
配百会穴、太冲穴、水沟穴、足三里穴、十宣治中风;
配风池穴、血海穴、百虫窝穴治疗荨麻疹。
日常保健
风池穴是治疗头面部五官疾病的重要穴位,因此除了眼睛疾病以外,对鼻炎、耳鸣、咽痛等有一定作用;还常用于防治颈椎病,特别是颈肩部肌肉僵硬、落枕,或伴有头晕头痛者;此外,上下摩擦风池穴有祛风散寒的作用,能有效防治发烧感冒等呼吸系统疾病。按摩手法:两拇指持续往上点按,或快速上下擦动。
云少编辑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