栖霞市桃村镇国路夼村常建富深山沟里擎旗

常建富,栖霞市桃村镇国路夼村党总支书记。自年临危受命担任村党支部书记以来,牢固树立“决胜小康,奔向富裕;艰苦卓绝,心神熔铸;山青水秀,天人和契;经济发展,家园美丽”的工作理念,始终满怀为百姓造福祉的赤子之心,团结带领全村党员干部群众治山治水、治穷治乱,使户、人的穷山村实现华丽蜕变,成为远近闻名的“青山绿水环境美、民富人和风气正”的生态文明新村。他用自己的辛勤汗水,书写着一个共产党员的真诚和无私,展现了一位“当家人”的精神和风采,昔日一穷二白的国路夼村,如今先后荣获“全国造林绿化千佳村”、“全国山水林田路综合治理百佳村”、“全国生态文化村”、“全国创建文明村镇工作先进村”等省市级以上荣誉称号60多个。常建富本人也先后荣获“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优秀党务工作者”、“山东省劳动模范”、“山东省乡村之星”、“山东省优秀党务工作者”、“山东好人”、“烟台市十佳文明市民”、“烟台市优秀村(居)党组织书记”等荣誉称号30多个。

瞄准“生态”用力气,打造优美好环境

国路夼是典型山区村,原生态气息很浓,荒山是最大资源,也是制约发展的瓶颈。年受组织安排,常建富毅然离开了他租赁承包、效益较好的乡镇企业,回到了生他养他的国路夼村担任党支部书记。如何改变贫穷落后的状况,让百姓过上好日子,日思夜想后他带领“两委”一班人迅速形成了共识:“集体没有实力,办事没有能力”,村庄要想有一个更大的发展,必须要发挥自身优势,推动一二三产业协调发展,让大山出效益,向荒山要富裕。为此,他还提出了“治理穷荒山、修筑通天路、兴修致富水”的工作思路,一场与天斗、与地斗的大幕,在国路夼村徐徐拉开。

治理“穷荒山”。国路夼村有“九顶五十峰”,如何利用好这些资源,常建富提出了“向荒山开战”的口号,牵头研究制定了“山上栽松,固土绿化;山腰植果,拓宽经济门路;石丛插槐,覆盖乱石堆;山下栽种观赏树木,美化周围环境”的规划。20多年来,按照“一栽一道岭,一植一座山”的思路,先后栽植黑松、刺槐等万棵,实施了“五个千亩”工程,即种植无公害苹果亩、大樱桃0亩、大枣0亩、板栗亩、香椿亩,同步成立香椿、果业、大樱桃、乡村旅游、水利等专业合作社,有效提升了村庄的产业发展层次。现在,国路夼的山绿了,乱石堆不见了,财源也来了,守着荒山穷了多年的国路夼人,都说没出大山,就找到了摇钱树和致富路。

修筑“通天路”。荒山开发后,村民耕地多了,但“东西运不上去、庄稼搬不下来”的问题接着又来了,行路难成为全村老少的一块“心病”。为此,常建富带领全村党员干部群众,展开了艰难的修路工程,先后组织群众挖掘土石方多万方,使用炸药10多吨,经过多年努力,终于在大山之中修出了10多条环山水泥路。后来,国路夼村所有果园、耕地、林区都实现了“联网”,“路绕岭走、车随山转,靠山没山、路路相连”的美梦成真。如今,经过持续多年不断的修筑和拓展,全村硬化道路达到60多公里,累计投资多万元,不但群众的生产生活方便多了,而且致富的道路也更宽广了。

兴修“致富水”。水是农业的命脉。开山辟路的同时,常建富再次发动群众,拉开了兴修水利的新战场。这样一干又是几个冬秋,硬是开挖出4座蓄水量达25万多立方米的大型水塘,新建3座三级扬水站、19座蓄水闸门、26个蓄水池,修补水渠20多华里,一口气使“水不上山、遇旱无水”的状况成为历史。随后,又上马了节水工程,铺设地下管道多华里,扩大节水微灌面积余亩,使全村98%以上的耕地实现了节水灌溉,成为全省最早实现节水型灌溉的山区村,并被国家水利部命名为“全国节水示范区”。

围绕“休闲”下功夫,建设和谐新农村

国路夼村三面环山,风光独特,生态良好,古迹较多,《喜盈门》、《生命跑道》、《苦柳》、《当家人》等影视作品在此拍摄,同时,连续多年的治山治水、植树造林,该村山绿了、水清了、村美了,这些都成为发展生态旅游的优势。为使这些优势转化为效益,年,常建富聘请上海交通大学专家对全村进行了考察论证,编制完成《国路夼村生态农业旅游区开发建设规划》,开始了生态旅游先期开发。坚持巧借外力和启动内力相结合,克服资金缺口大等不利因素,国路夼村累计投入多万元建成了3大景区、32个景点,办起了“农家乐”游、果园采摘游、登山健身游、休闲度假游等旅游项目,完善了旅游景点和配套设施,建成了游客接待中心和旅游区标志性牌坊,吸引了大批游客到此旅游休假,产生了可观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为使生态旅游发挥更大的效益,常建富经常四处奔波筹措资金,带领干部群众配套完善旅游设施和旅游景点,先后引进建设了由烟台万旭新型建材有限公司投资万元的自驾游宿营地项目、由烟台山海花园投资开发有限公司投资的木制板房项目等,为游客提供了良好的休闲娱乐环境,使国路夼的生态旅游更具吸引力,旅游产业正成为村级集体经济的重要增长点,年可增加集体收入多万元,昔日的荒山变成了世外桃源,昔日的穷山沟变成了“聚宝盆”。

吸引游客进得来,更要让游客住得下。多年来,常建富始终把建设美丽、文明、幸福的美好家园作为出发点,结合生态旅游建设和新农村建设,着力打造美丽、宜居、和谐的生活环境,提出了“三美”理念。自然美,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常建富明白,靠山吃山先得养山。为此,他先后关停了两个村办石子厂,对破坏的山体进行了修复,加大了护林防火力度,投资15万元在主要林区挖了长10公里的防火道,加强了水源保护,成立了村办林场,坚持做到不上一个污染项目、不乱砍一棵树木、不让一滴水出山,保护好老祖宗留下的青山绿水,把生态和绿色作为国路夼最重要的品牌和最宝贵的财富;村庄美,实现人与环境的和谐。常建富认为,村庄是否整洁优美,关系整体对外形象。多年来,他积极筹措资金,对村里的主要街道进行了硬化、绿化、亮化、美化、净化,安装了盏太阳能路灯,对河道进行了综合整治,安装30多个垃圾箱,在重点区域建成3处生态厕所,对农户的厕所进行了改造,并安排专人及时清扫卫生、清运垃圾,使村庄环境有了较大改善,村民的幸福指数显著提高;村民美,实现人与人的和谐。村子美不美,关键在村民。多年来,常建富一直坚持教育村民与发展经济一起抓,既富口袋更富脑袋,提出了“村民美”的育人标准,坚持对内讲和谐、对外树形象。一方面,村民教育经常化。每年邀请专家来村讲课,主要讲授农业实用技术、法律法规等内容,让村民在依靠科技发家致富的同时,做一个懂法守法的好公民。另一方面,资金投入不间断。每年拿出足够的资金用于党组织活动和文化设施建设,相继建起了文化广场、灯光球场等文化设施,组建了文艺演出队,自编自演文艺节目,经常性开展群众文体活动,丰富群众文化生活,从而凝聚了党心民心、改善了村风民风、促进了村庄和谐。

立足“身正”做表率,树立亲民新形象

常建富经常说,“作为支部书记要干一番事业,首先要行得正、坐得端,做一个真正让群众信赖的人”。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其典型事迹还被拍摄成了电影《当家人》,搬上了影视银幕,感人事迹被广泛称颂。

为树立自身良好形象,上任伊始,常建富在全村大会上公开做出“六不”承诺,并自掏腰包设立监督举报奖,对检举他违反村里制度和廉政规定的人进行奖励。截止目前,这个奖从来没有人得过。常建富为村庄发展做出了不懈努力和无私奉献,多年的辛勤和操劳使他年腰椎受损几乎瘫痪,年身患脑血栓,年又患结肠癌,几场大病不仅没有使常建富这条铁汉子倒下,反而使他对人生有了更深的感悟,更加忘我的工作,虽已步入古稀之年,但是对工作的那股拼劲丝毫未减。对此,群众看在眼里疼在心里,常劝他注意休息、悠着点儿干,常建富却说“只要为群众办事,豁上老本也是值得的”,这种干事创业的精神得到了群众的认可,树立了威信,现在只要是村里号召的事情,群众都一呼百应。

加强党建提素质,日常工作中,常建富把加强党员干部队伍建设作为有力有序开展工作的前提和保证,提出了“上下一致、说做一致、团结一致”的为政理念,对村级组织活动场所进行了高标准改造,规范设置了党建活动室、阅览室等,高标准上墙党建工作制度,认真落实农村“集中办公日”、“三会一课”、重大事项请示报告、“四议两公开”、村“两委”联席会议等制度,扎实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党组织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得到充分发挥,先后被栖霞市委确定为党建工作示范点、党员干部教育培训基地。

强化管理促规范,在为党员干部做出榜样的同时,常建富还高度重视规范化管理。管理程序细化,推行“公款收支连环理财法”和“附加传票记账法”,加强财务管理,解决好“一支笔”的问题,做到事事有章可循、有据可依。决策程序细化,村里的大事,特别是与群众切身利益密切相关的事情,必须先向镇党委、政府请示汇报,再经两委会、党员会、村民代表会研究通过后才能实施,解决好“一言堂”的问题。公开程序细化,对村里重大事项通过“一会、一栏、一纸”的形式及时向村民公开,“一会”就是坚持每月至少召开一次党员和村民代表会议;“一栏”每月把重大村务和财务收支等情况在公开栏及时张榜公布;“一纸”就是把政策规定以发放明白纸的形式,及时向群众讲明解决好“不透明”的问题。此举深得百姓拥护,国路夼村也连续多年实现了无集体访、无越级访、无信访积案。

大家都在看

栖霞市桃村镇:新能源产业发展

“暖冬”义诊,卫计局医疗服务队来到了小山村!

图文:烟台日报编辑:大熊

发布:综合信息中心

觉得不错,请点赞↓↓↓

赞赏

长按







































患白癜风可以要孩子吗
癜风



转载请注明:http://www.grevillea.net/lcjc/2505.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