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养生轻松应对虚实火,夏桑菊

医院风湿病科张晓强供稿

夏桑菊颗粒基本信息

成份:夏枯草、野菊花、桑叶。

性状:本品为棕褐色的颗粒;味甜。

规格:每袋装10克。

包装:药品包装用复合膜。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10~20克,一日3次。

功能主治

清肝明目,疏风散热,除湿痹,解疮毒。用于风热感冒,目赤头痛,头晕耳鸣,咽喉肿痛,疔疮肿毒等症,并可作清凉饮料。

组方分析

夏枯草:归肝胆经。禀纯阳之气,补目肝系之厥阴血脉,以阳治阴,疗效如神。为清肝、护肝“圣药”。

桑叶:善平肝风,叶芳香亦走肺络而宣肺气。具有疏散风热、清肺润燥、清肝明目之功效。

野菊花:芳香味甘,能补金水二脏。可平肝明目、清热解毒、行水祛淤、消疮散结。

桑叶、野菊花均可清透肺络之热,与夏枯草合用,既可清肝热,明目止眩晕;又可疏散风热。三药共奏清肝明目、清热解毒、疏风散热、解疮毒之奇效。

组方来源

“夏桑菊颗粒”源自清代著名温病学家吴鞠通《温病条辨》的经典名方“桑菊饮”。江浙局部地区嘉庆十九年(年)大旱之后疫疠流行期间,清代医家王升改桑菊饮为夏枯草、桑叶、野菊花三味药作为单一配方,疗效显著。此后“夏桑菊”在大小瘟疫的防治中发挥了巨大作用。

现代研究

药理研究:具有显著的抗菌消炎、抗病毒、解热镇痛作用;直接杀灭或抑制肺炎克雷伯氏菌、呼吸道合胞病毒等。还可降低血压,扩张冠状动脉、脑血管,增加心脑血管血流量。

临床评价:用于目赤昏花,咽喉干燥、肿痛,头晕耳鸣,风热感冒引起的发热、咳嗽、咽痛。可防治中老年冠心病、高血压。还可减慢肠蠕动频率,促进营养物质的吸收。

毒理研究:安全性高、无任何毒副作用,可长期服用。

轻松应对“实火”与“虚火”

中医认为:实火指阳热亢盛之火邪。以肝胆、胃肠实火为多见。症见高热、头痛、目赤、渴喜冷饮、烦躁、腹胀满痛拒按、大便秘结、小便黄,舌红苔黄干或起芒刺,脉数实,甚或吐血、鼻出血等。虚火也作“上火”。一般是指阴虚而导致火升的病理现象。阴虚则阳气相对的亢盛,易于导致虚火上升,故虽见火升征象,实为阴虚所引起。临床表现为咽喉干痛、颧红升火、心烦少寐、脉细数等。另有真阳亏虚,虚阳上越,内外异致的“火热假象”之火:其为病,或头目眩晕,或面红耳热、周身发热,或气粗息贲,或时作呃逆、多吐痰涎,或心热怔忡、烦躁不安,或但头汗出,或齿浮齿衄、耳鸣如潮、口舌生疮、咽痛如灼,其脉常尺弱寸强,浮大无根,或脉象虽大,按之无力等。夏桑菊颗粒最大特点在于药性平和,既可清热明目、润肺养阴,又能以阳治阴,疗效如神。轻松应对实、虚火,增强人体抵抗力。

附医院风湿病科室简介:

医院风湿科成立于年8月。通过建设省级重点中医专科,科室取得了良好的发展,知名度逐渐提高,医院先进科室,并获得山西省省级青年文明号等荣誉。“十一五”期间加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风湿病协作组,“十二五”期间成为山西省卫生厅重点学科、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痹病学科建设单位。

科室现有主任医师1名、副主任医师1名,主治医师2名、住院医师3名。其中硕士生导师2名,博士研究生1名、硕士研究生5名,学科人才梯队结构合理。第五批中医师承人员1名,优秀中医领军人才1名。   科室拥有骨密度测定仪、中药熏洗治疗仪、离子导入仪、微波治疗仪、磁热治疗仪、超短波电疗仪等诊疗仪器。并开展火罐、中药薰洗、穴位贴敷、穴位注射、针灸、小针刀

微波治疗、中药透皮给药等理疗项目。

科室治疗特色有中药凉血解毒法治疗过敏性紫癜、分期治疗类风湿、强直性脊柱炎、

“双固一通”针法治疗骨质疏松症、中西药结合治疗风湿病减毒增效疗法。

赞赏

长按







































白癜风的诊断
小孩白癜风能治好么



转载请注明:http://www.grevillea.net/jbgs/7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