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精诚君
荆芥基本介绍
荆芥,中药名。别名香荆芥、线芥、假苏,为唇形科植物荆芥的干燥地上部分。夏、秋二季花开到顶、穗绿时采割,除去杂质,晒干。全国大部分地区均产,主产于江苏、浙江、江西等地。
荆芥穗功用与荆芥同,但作用较强,治血晕时是为要药。炒炭后有止血作用。实验证明荆芥炒黑成炭后,确能缩短出血和凝血的时间。
味辛,性微温。归肺、肝经。
解表散风,透疹,消疮。用于感冒,头痛,麻疹,风疹,疮疡初起。
传统经验认为本品为风病、血病和产后的要药。
1.荆芥有发汗解表作用,且有祛风功效。主要治疗感冒风寒,发热恶寒、无汗、头痛、身痛等症,常与防风相需为用。但也可配辛凉解表药或清热解毒药治疗感冒风热、发热恶寒、目赤咽痛等症,如薄荷、菊花、桑叶、银花等。荆芥有辛散作用能助麻疹透发,常与薄荷、蝉衣、牛蒡子等配合应用。荆芥又常用于疮疡初起有表症者,可配伍防风、银花、连翘、赤芍等同用,既退寒热,又消痈肿。荆芥炒炭应用,有入血分而止血的作用,可用于便血、崩漏等症,在临床上常配合其它止血药同用。
2.荆芥一药,生用有祛风解表的功效,炒炭则用于止血。配防风、羌活,治风寒表症;配银花、连翘、薄荷,治风热表症;配生石膏,治风热头痛;配牛蒡子、桔梗、生甘草,治咽喉肿痛;配槐花炭,治便血;配白茅根,治鼻衄。荆芥与紫苏均能发汗解表,但紫苏散寒力强,偏入气分,又能理气宽中;而荆芥祛风力胜,偏入血分,炒炭又能止血。故在理气方中常用紫苏,而在理血剂当中多用荆芥。
1.《本草纲目》:散风热,清头目。作枕,去头项风;同石膏末服,去风热头痛。
2.《本经逢原》:产后止血,童便制黑用。凡食河豚及一切无鳞鱼与驴肉俱忌之;食黄鱼后服之,令人吐血,惟地浆可解。与蟹同食动风。
3.《本草从新》:能发汗。散风湿。利咽喉。清头目。治伤寒头痛。中风口噤。身强项直。
表虚自汗、阴虚头痛忌服。《本草纲目》:忌驴肉。反河豚、一切无鳞鱼、蟹。
1.用于治疗外感。风寒风热均可用:风寒的,配防风、生姜;风热的,配薄荷,柴胡等。在这里要特别指出的是,荆芥虽属辛温,但温而不燥,与辛凉解表药配伍,可增强疏散风热的作用,适用于有发热、头痛、鼻塞、咽疼、眼结膜等风热症状(感冒、流感早期)。方如荆防败毒散。
2.用于治疗咽炎、扁桃体炎。前人的经验是“咽痛必用荆芥”,现代在治疗咽炎和扁桃体炎的方剂中,荆芥常不少。配桔梗、生甘草尤能加强其消炎作用。
3.用于治疗出血。用荆芥炭止血,要配其他止血药,例如配槐花炭治疗大便下血,配茅根治鼻出血。
4.用于治疗产后血晕(因失血过多或血液循环功能障碍而引起的晕厥),可用荆芥穗。单味6g研末冲服,或随症配其它药煎服。
5.用于透疹止痒。在荨麻疹、风疹、麻疹时用之,起到加速病理过程消退和止痒的作用。常用薄荷、防风等配伍(内服或外洗均可)。
版权声明:本文来源:荆楚春播人。尊重知识与劳动,转载请保留版权信息。本治疗白癜风著名的医院治疗白癜风的土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