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版史上最全骨科穴位养生之道配图配

教你半小时之——解剖套图

龚成德老师治疗驼背的一个小小展示视频,想学习更多的正骨治疗

联系

正骨八法介绍(图文并茂)

给大家推荐一个学习中医的平台

  

中医推拿绝技“八把半锁”。现把“八把半锁”及其开锁方法介绍如下:

  

青龙锁——位于颈肩交接的斜方肌处,左右各一把。民间也有称为“井锁”或肩筋。开锁方法:患者坐卧皆可,术者面向患者或站立背后,两足分开,取站立势(坐)或马步桩势(卧)。操作时采用蝴蝶手法,即四指拼拢微屈,与大拇指相对,用食指第一、二节指外侧缘,与大拇指外侧缘捏住肩筋的斜方肌,根据患者承受力程度,用劲拧动即可。用劲要由轻到重,不能突然用力,动作须缓和,只要具有一定的指力,能恰到好处用劲,瞬间的挤压即可达到治疗目的。小孩着力应轻柔。

  

返魂锁——左右各一把。位于腋窝处,有前、中、后三关,前为腋窝的前壁肌(胸大肌),中为腋窝与手臂接壤处(相当于肱二头肌的上段,包括通过腋窝的神经组织),后为腋窝的后壁肌(背阔肌)。   民间医生把返魂锁三关从前至后依次定为大定、返魂、后亭,也有称前为总筋,中为痹筋(拿此筋手臂有麻痹感),后为背筋。开返魂锁时,术者侧向患者,取马步或丁字极,一手握住患者前臂部,使患者手臂成外展姿势,另一手在患者腋前、腋后、腋中分别用蝴蝶手法开锁,先拿总筋,再拿背筋,最后拿痹筋。有的手抄本上称“返魂锁,锁中又有锁,单开一锁无效果”,实质是指返魂锁中有三锁,即前中后三关,要开动返魂锁,前中后三关必须依次开全方才有效,单开一关是不起作用的,就象一把号码锁,有上中下三环一样,只有三环号码对齐,才能使锁打开。

  

特别是中锁(即痹筋),一定要开准,要拿到患者手臂有麻痹感方才有效,否则,此锁仍未打开。昏厥病人开这把锁就要凭术者的手法与感觉了.

  

紫金锁——左右各一把。位于脐下上部腹直肌下段,相当于足阳明胃经之外陵与大巨穴之间。民间称为吊筋的便是此锁。   开紫金锁须由旁人扶起患者,使腹部肌肉松弛,术者面向患者,站马步桩,一手扶住患者腰背部,另一手四指拼拢微屈,用食指指侧顺势向上兜起。拇食两指(大拇指罗纹面与食指指侧)同时拿住吊筋,猛力拧动,顺气而开。

  

白虎锁——左右各一把。泣于大腿根部,腹股沟内侧端直下三寸大筋处,分前、中、后三关,大筋为中锁,中镇前开一寸处为前锁,后开一寸处为后锁。有的民间医生把白虎锁前中后三关称为前沟、中沟、后沟。也有称上马、大筋、下马的。按解剖位置分,白虎锁前中后三关分别指大腿前部肌肉群的缝匠肌(中段),内部肌肉群(内收肌与股薄肌),后部肌肉群(半腱肌和半膜肌)。开白虎锁时患者坐或卧皆可。术者面向患者,站丁字桩或马步桩,一手握住患者小腿部或胭窝处,使患者大腿成外展姿势,另一手在患者大腿根部用蝴蝶手法依次捏住大筋、上马、下马所属的肌肉组织,分别施用手法。白虎锁与返魂锁一样,锁中有锁,也有前中后三关,必须先开三关中的中锁(即大筋),依次再开前锁与后锁。

  

总锁—位于前后阴之中点,相当于会阴穴处,民间医生称之为“半把锁”。开总锁采用食指指法:患者仰卧,术者站在患者右侧,左手掌放在患者下腹部关元穴处并向下按压,与此同时,用右手食指指肚于会阴穴处向内顶掐,缓慢作到一定程度时保持一、二分钟即可。这就是民间推拿疗法中常说的“八把半锁”。

  

其中前四锁左右各一把,共八把,加上总锁半把,号称人体“八把半锁”,是人体机能活动中一种无形的特殊的关卡。由于历史沿革及旧的传统习惯,过去拜师学艺,只能秘传口授,无从笔录,有幸寻觅到的几种手抄本,也是后人依据前师口传,偷偷记下来的,其内容不是抄之太繁,就是录之过简,且多半是临床经验之谈。但从多家民间医生的实地推拿手法考察后发现,虽然说法不一,手法大都一样。

  八把半锁就是当人体因各种原因昏厥之后,术者选择上述几个部位中的一个或多个施以适当手法,使病人当即复苏。锁开则病人复苏,锁不开则病属危重,甚至死亡。八把半锁在临床上多半用来治疗跌打损伤中突然昏仆,不省人事,两手握固,牙关紧闭。脉象有力,肢体强痉,邪盛气实的闭征相当有效,特别是伤科疾病应用广泛。也用于某些痧症(如中暑、晕厥等)及溢死(吊颈)气绝之治疗。

  

推拿医生,认准病情,从何处下手,先开何锁,自有决断,不一定八把半钱都要开齐,先后次序也各有别。大体说来,预项强直,牙关紧闭,口噤不开,胸腹气闷,多开青龙(颈肩)、紫金锁(脐下侧),俗话说,“吊筋一兜,病人开口”。牙关紧闭,口不能言者,必开紫金锁。肢体强痉,两手握固,胸腹烦闷,身热肢凉,应开返魂、白虎锁。

  

具体地说,就是气血受阻于何处,先从何开锁,哪侧气血受阻,则开哪侧锁,有的患者气血阻于上,则应从上往下开锁,有的患者则应从下往上开锁(如吊颈患者)。

一般开关都是与推拿同时进行,边推边开,推拿结合。宜至病人复苏。无论闭证,痧症,只要病人开了口.肢体活动恢复了就算达到了目的,它标志着气血通道已开通,表示全身各锁已打开。至于总锁,民间推拿医生极为重视,认为半把锁是“生死锁”,“救命锁”,不是极危重患者,此锁不易闭塞,一般平时推示拿中也不随便开半把锁,只在八锁开齐,病未转机,患者仍不开口,也不见动弹,垂危之极,万不得已才开此锁。有救无救,在此一举。至于半把锁的名称由来,则无从考证,有人认为,把它说成半把锁是为了突出它的重要性,有的认为前八把锁要用双指打开,唯总锁一指独开,是取单指开锁为半而得名。

  

推拿开关最好在室内进行,温度应该使病人适宜为准则,空气宜流通,不应在外当风处,以免复遭外邪侵袭。操作前必须剪修指甲,活动指力,以防损伤皮肤,切忌用拇食两指指峰捏住所在部位开关(有伤穴位)。施力强度,视病情轻重及患者忍受的程度而定,原则上应轻重适宜,用力均匀。推拿最好直接在体表进行,隔衣开关部位有时拿不准,指力也达不到要求,特别是返魂、白虎二锁各有三关,只要一关未开动,此锁仍然闭塞。

  

开锁时间除总锁顶掐时间须维持一、二分钟外,其它各锁应在瞬间的挤压内完成,时间过久有伤穴位及组织,开锁应一次开动,不得反复擒拿。小儿姿势,多以家属抱在身上,坐卧皆可,力求舒服自然。术者推拿时所站姿势,大体说来,头胸腔腹背及卧姿时推拿取马步检(又叫飞骑桩),即两腿屈膝半蹲成马步,四肢侧面推拿取丁字桩,即一脚与另一脚呈丁字形。

开关也有它的禁忌证,临床上遇到口开目合,手撤肢冷,神迷冷汗,二便自遗,脉微欲绝,元气虚极之脱症,阴症伤寒(民间称之为“伤寒挟色”)之痹缩症,以及中毒及大出血后休克患者,则禁用手法开关。

  

八把半锁是疏通人体机能活动的一种特殊关卡,与经络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从十四经脉的角度来看,青龙锁是手三阳经必经之处,返魂锁是手三阴必经之处,紫金锁是足三阳经必经之处,白虎锁是足三阴经必经之处,而总锁则是任、督、冲脉三脉循行起始之处。由此看来,八把半锁是人体经络循行的枢扭,是气血通行的要道,“锁”开则经络疏通,气血流畅,病人复苏,“锁”不开则气滞血凝,病人危亡。

  

祖国医学理论认为,人之一身莫不由气血滋养,而气血之所以能在人体循环不息,主要是借助于经络循行,经络通行的要道一旦受阻,即锁闭,则气血运行失常,形成气滞血凝,引起疾病。气为血帅,血为气母。锁闭则气先闭,气不行则血凝。从现代医学观点看,昏厥病人则是由于全身微循环障碍造成,开销实质上是开启气门,疏通微循环,气行则血行,经络得以疏通,则人体气血流畅,营卫调和,肌体正常功能得到恢复,就可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全身穴,精取10要穴!

三百六十穴,不外十要穴

人体八大基本穴位

八大最安全的穴位统治众病

传统中医保健流行一首十要穴保健歌,几千年以来为人类所利用,不花钱,能治病,人人可以动手,无副作用。“三百六十穴,不外十要穴”,可以增强抗病能力,提高人体免疫功能。

三里内关穴,胸腹中妙诀。

曲池与合谷,头面病可彻。

腰背痛相连,殷门昆仑穴。

头项若有病,后溪并风池。

膝前兼胸胁,环跳与阳陵。

三百六十穴,不外十要穴。

一、风池穴:

取穴:在项部,当枕骨之下,与风府相平,胸锁乳突肌与斜方肌上端之间的凹陷处。

足少阳胆经与阳维脉的会穴。

方法:1、先将右手拇指与食指岔开,分按两侧风池,两指同时用力一捏一松25下;2、换左手捏拿风池25下;3、双手两拇指分按两风池,余四指抱头,两拇指同时用力揉捻旋转各50下。

二、曲池穴:

取穴:在肘横纹外侧端,屈肘,当尺泽与肱骨外上髁连线的中点。(屈肘成直角时在纹外端凹陷处,掌心向内取穴。)

手阳明大肠经的合穴,马丹阳天星十二穴之一。

方法:1、用右手食指按压在左手曲池上,拇指托住少海穴(在肘窝底曲池对面),拇、食两指同时用力捏捻50下;2、换左手拇指捏拿揉捻右肘曲池50下。

三、内关穴:

取穴:在前臂掌侧,当曲泽与大陵连线上,腕横纹上2寸,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

手少阴心包经络穴。

方法:1、用右手拇指按压左手内关,食指托住外关穴(在腕关节背侧,与内关相对)。两指同时按压,一捏一松50下;换左手捏拿右手内关50下。2、用右手拇指按压捻揉左手内关50下;换左手拇指捻揉右手内关50下。

四、合谷穴:

取穴:在手背,第1、2(拇、食指)掌骨之间,当第2掌骨桡侧中点处。

手阳明大肠经原穴,四总穴,马丹阳天星十二穴和回阳九针穴之一。

方法:用右手拇、食指岔开,捏拿左手合谷50下;换左手捏拿右手合谷50下。

五、后溪穴:

取穴:在手掌尺侧,微握拳,当小指本节(第5掌骨指关节)前的掌指横纹头赤白肉际。手太阳小肠经腧穴,八脉交会穴通督脉。

方法:1、用右手拇、食指岔开,拇指在左手掌上,食指在左手背,两指同时用力掐捏捻揉左手后溪50下;换左手掐捏捻揉右手后溪50下。2、两手握拳,拳心朝上,两后溪对敲50下。

六、环跳穴:

取穴:在股外侧部,侧卧屈股,当股骨大转子最凸点与骶管裂孔连线的外1/3与中1/3交点处。经验取穴:侧卧屈股,术者以拇指掌指关节横纹压在大转子凸点上,指头指向脊椎,拇指尖之处是穴。

足少阳胆经与足太阳膀胱经的会穴,马丹阳天星十二穴和回阳九针穴之一。

方法:1、脱去外衣留内衣,两手握拳,手心向内,两拳同时捶打两侧环跳各50下。

七、足三里穴:

取穴:正坐屈膝垂足,当犊鼻下3寸,距胫骨前缘一横指(中指)。

足阳明胃经合穴,四总穴,马丹阳天星十二穴和回阳九针穴之一。

方法:1、穿着内衣正坐,双腿屈膝,用两手拇指分别按压在两腿足三里上,余四指并拢扶住小腿肚,两拇指同时用力按揉50下。2、双掌同时拍打两腿足三里50下。足三里是降虚火、定神志、强壮保健的要穴。

八、殷门穴:

取穴:在大腿后面,当承扶与委中连线上(臀横纹至膕横纹正中连线上),承扶下6寸。

足太阳膀胱经腧穴。

方法:1、脱去外衣留内衣,正坐床上或椅凳上,用两手拇、食指岔开,同时捏拿两殷门各50下。2、两手掌分别按两腿殷门,同时上下摩擦50下。

九、阳陵泉穴:

取穴:在小腿外侧,当膝下腓骨头前下方凹陷处。

足少阳胆经合穴,马丹阳天星十二穴之一,八会穴中的筋会穴。

方法:1、用两手拇指按压在两腿阳陵泉上,其余四指并拢托住小腿肚,同时用力揉捻50下。2、两手掌分按两膝外侧,同时用力拍打各50下。

十、昆仑穴:

取穴:在足部外踝后方,当外踝尖与跟腱之间凹陷处。

足太阳膀胱经腧穴,马丹阳天星十二穴之一。

方法:1、用右手拇、食指岔开,食指按住右足昆仑穴,拇指按在右足内踝下照海穴上,拇食指同时用力捏拿50下;换左手捏拿左足昆仑穴50下。2、两拇指分按两足昆仑穴同时揉捻50下。

人体八大基本穴位

长寿穴足三里

足三里是人体长寿第一大穴,位于膝眼下4横指再向外旁开1横指。它是足阳明胃经的合穴,而胃经多气多血,刺激胃经的合穴可以补益全身气血。“若要安,三里常不干”,即用艾草熏灸足三里使之发泡,可以明显提升人体免疫力。

三阴交

在内踝尖上方3寸处,将自己的手指并拢放在内踝上,小指贴在内踝尖上,食指上贴近胫骨的位置就是三阴交穴。三阴交顾名思义,就是三条阴经交会的穴位,即肝经、肾经与脾经交会处,经常按摩三阴交穴,能够起到调节肝脾肾三脏的效果。

散热去痛的尺泽穴

  手心朝上,尺泽穴位于肘内侧横纹上偏外侧一个拇指宽的凹陷处。这个穴位的主要作用是泻热。

  因此对于肺经热引起的咳嗽气喘、胸部胀痛等病症是有效的。

  此外,因为尺泽穴接近肱二头肌的肌腱,而肱二头肌作用是屈肘,因此此穴也能够缓解和治疗肘关节的痉挛。

保健心脏的内关穴

  伸开手臂,掌心向上。然后握拳并抬起手腕,可以看到手臂中间有两条筋,心包经上的内关穴就在离手腕第一横纹上两寸的两条筋之间。内关穴有宁心安神、理气止痛等作用,因此经常成为中医医治心脏系统疾病以及胃肠不适等病症的首选大穴。

  因为内关穴十分好找,所以可以作为日常按揉的穴位,无论是走路还是闭目养神,都可以操作,对于调节心律失常有良好作用。需要注意的是,按揉此穴不必太大力气,稍微有酸胀感即可。

防止失眠的神门穴

  神门穴位于手腕内侧(掌心一侧),小指延伸至手腕关节与手掌相连的一侧,是针灸经常取用的穴位之一。对于心慌心悸以及失眠都有很好的保健作用。

  因此,只要想起来,我们都可以用手指按揉此穴,力量不需要太大,也不必追求酸胀感。

舒服腰背的委中穴

  屈腿时,膝关节后侧也就是窝的位置出现横纹,而横纹的中点处即是委中穴。在针灸的“四总穴歌”里提到“腰背委中求”,可见,委中是治疗腰背病症的要穴。

  对于委中应采取点按的方法,一点一放,同时与腿部的屈伸相配合。这样做不仅可以治腰痛,还能有效解除腿部的酸麻和疼痛,对一些下肢疾病都有很好的保健护理作用。

补血养肝的血海穴

  血海位于大腿内侧,请坐在椅子上,将腿绷直,在膝盖内侧会出现一个凹陷下去的地方,在凹陷的上方则有一块隆起的肌肉,顺着这块肌肉摸上去,顶端即是血海穴。

  古代,人们不经意间发现刺破这个地方就可以祛除人体内的淤血,因此用它来治疗体内淤血的病症。它不仅能祛淤血,还能促生新血,因此才给它起名叫“血海”。

增强胃动力善待天枢穴

  天枢是胃经上的一大要穴。位于肚脐旁2寸处,与肚脐同处于一条水平直线上,左右各有一穴。

  天枢是大肠的“募穴”。所谓募穴就是集中了五脏六腑之气的胸腹部穴位。因为与脏腑是“近邻”,所以内外的病邪侵犯,天枢都会出现异常反应,起着脏腑疾病“信号灯”的作用。从位置上看,天枢正好对应着肠道,因此对此穴的按揉,必然会促进肠道的良性蠕动,增强胃动力。

八大最安全的穴位统治众病

照海穴——告别咽痛和失眠的强肾降火妙穴

申脉穴——体贴身寒多病者的纯阳大药

内关穴——打开心结,养颜养心的美丽穴外关穴——瞬间恢复听力的“聪耳神穴”列缺穴——专治落枕、偏头痛的随身医师后溪穴——统治一切颈肩腰椎病的奇效大穴公孙穴——摆平痛经和脾胃疾患的第一温阳大穴临泣穴——一生守护身体少阳之气的“小柴胡汤”

生病的步骤:

虚→寒→湿→凝→瘀→堵→瘤→癌。

“虚”的体质是觉“累,疲劳,犯困,没有精神”等;

“寒”的体质是感觉“怕冷,怕吹空调,晚上睡觉感冷”等;

“湿”气重的人,就象下雨天穿了一件淋过雨的衣服,感觉身体重与不舒服;

"凝"的意思是循环慢和代谢慢,身体容易酸,痛;

"淤"的时间长易出现阻塞,身体易酸痛,麻木,胀痛,在疏通过程中痧点全是黑,紫色的;

“堵”时间长了就容易生病,每个人生病不一样;这是一个量变到质变的过程;最后形成瘤,在体内形成实质性的结节。

寒湿是万病之源,对照一下,您身体在哪个阶段,养生就是养命,养生不是消费是投资,健康就是一种责任

医学培训中心

穴位中医埋线

将于年7月15日在北京大兴区开课!邀请您参加学习!

学习内容:

1、微创穴位埋线技术原理、操作方法及针对临床常见病症的治疗原则、辨证分型和处方配穴;

2、穴位埋线疗法在肥胖病、美容方面的诊断及治疗(痤疮、黄褐斑、除皱);

3、穴位埋线对常见疼痛病的治疗(颈椎病、肩周炎、腰肌劳损、腰椎间盘突出症),发病原理和治疗方法;

4、穴位埋线在内科病中的应用(呼吸系统疾患:过敏性哮喘、过敏性鼻炎;消化系统疾患:胃炎、胃溃疡;治疗高血压、脑血栓后遗症、失眠、干眼症、便秘、癫痫、振颤麻痹等);

5、穴位埋线调理与治疗妇科病、更年期综合症、亚健康及保健养生等方面的应用;

6、穴位埋线常用穴位的定位,埋线特点,注意事项;

7、穴位埋线治疗呼吸系统、消化系统、泌尿生殖系统、精神神经系统、运动系统、心脑血管系统等;

8、穴位埋线疗法临床应用、指导、现场操作演示(发放埋线针具,学员亲手操作)。

●学习费用:培训费每人0元(包括:资料费、证书费、合影以及终身免费复训的费用)。食宿由会务组统一安排,费用自理,也可自行安排。

新学员提前注册缴纳报名费元,可优惠元,即总费用元;老学员进修终身免培训费。

●上课时间:年7月15日(14日报到)

●上课







































北京治疗白癜风一共要花多少钱
北京中科皮肤病医院



转载请注明:http://www.grevillea.net/zlff/201801/15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