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所谓“百草回芽、百病发作”,这个万物生长的季节恰恰也是疾病的高发季,如何帮助宝宝逃离这些来势汹汹的春季病,妈妈们准备好了吗?
●●●
春季为何是疾病高发时?
俗话说的好“春天孩儿脸,哭笑无常,说变就变。”春天气温忽高忽低、骤升骤降,低到4-6℃以下,高达22℃以上,容易使人体神经中枢系统发生紊乱,进而导致调节功能失控,而孩子本身抵抗力就低,所以一些病菌、病毒乘虛而入。再说,春季开学后,孩子们都挤在幼儿园这个狭小的空间里,一旦有其他孩子生病,那病原很容易相互传播。
●●●
春季宝宝最容易得哪些病
包妈整理出几种小儿春季常见病的症状和预防治疗方法,供大家参考。
麻疹麻疹是由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全身发热性传染病。它一年四季均可发病,但以初春为主要发病季节,患者多为小儿。
主要症状:
1、发热,常在39℃~40℃以上,还有流鼻涕、打喷嚏、眼结膜充血,此期约3~4天,称为麻疹前驱期。这时,约90%的病儿口腔内可见有麻疹黏膜斑。
2、发热第4天见疹,出疹的顺序是耳后、发际、颈部、前额,然后迅速地由上而下遍及全身,最后四肢。随着体温的逐渐恢复,皮疹也依出疹顺序而消退,出现麦粒状的脱屑,并留下棕色的沉着。
预防/治疗方法:
1、按计划接种麻疹疫苗。
2、在麻疹流行期间,尽量不要让孩子去公共场所,以减少感染机会。
3、空气流通,保持室内空气一定湿度。
4、凡接触麻疹的易感儿童,应予隔离,不能进入幼托机构,需观察至少14天。
风疹是由风疹病毒引起的一种常见的较轻的急性传染病,风疹病人是唯一传染源。
主要症状:
1、体温一般比麻疹低,为低热或中度发热,有流鼻涕、流泪等现象。
2、常在发热后的24小时内出疹,疹子在面部和颈部,可在一日内遍及全身,第三天可以融合成片,极似麻疹。但是,其疹子比麻疹小,呈浅红色。
3、疹子从第四天起依次消退。退疹以后,无棕色的色素沉着斑。
预防/治疗方法:
风疹无特殊的治疗方法,让孩子卧床休息,给孩子营养丰富的流质或半流质饮食。
●●●
鼻出血
儿童在春季发生鼻出血的比例远远高于其他季节,多是2-6岁的儿童。
主要症状:
春季空气的温度增加而湿度不高,使冬天收缩过久的鼻腔血管扩张,鼻内产生干燥、发痒等不适感,稍一抠挖、碰撞,即会出血。
预防/治疗方法:
1、发生鼻出血,应将孩子身体横置前倾,以防血咽入胃而引起呕吐,再用食指和拇指紧捏其鼻翼上端,一般10分钟左右可自行止血;或者用冷湿毛巾敷前额和鼻骨处,使血管收缩达到止血的目的。如果出血量大不能及时止住,应尽快送医。
2、平时避免儿童剧烈活动。在鼻痒时可用滴鼻液,不要抠挖,同时注意保持室内空气湿润,多给孩子吃蔬菜、水果等富含维生素的食物。
花粉过敏花粉过敏症又叫枯草热,儿童患花粉过敏往往在2~3岁后发生,一般有三种症状。
主要症状:
1、花粉过敏性鼻炎,鼻子特别痒,突然间连续不断打喷嚏,喷出大量鼻涕,鼻子堵塞,呼吸不畅等。
2、花粉过敏性哮喘,表现为阵发性咳嗽、呼吸困难、有白色泡沫样黏液、突发性哮喘发作并越来越严重,春季过后与正常人无二。
3、花粉过敏性结膜炎,表现为患儿的眼睛发痒、眼睑肿胀,并常伴有水样或脓性黏液分泌物出现。
预防/治疗方法:
1、对已有花粉过敏的儿童可在医师的指导下服用抗组胺药物,如扑尔敏等。对于较严重的花粉过敏性鼻炎和花粉过敏性哮喘患儿,应用激素。
2、要减少儿童暴露在花粉中的机会,如在花粉的授粉期间关闭门窗、不要在户外晾晒孩子的衣物和被褥,减少野外活动。
3、如果孩子外出,尽量穿着长的外套,不让皮肤直接露在外面,以免粘上花粉。
上呼吸道感染上呼吸道感染也就是人们常说的感冒,是指上部呼吸道的鼻、咽和喉部的呼吸道炎症,临床诊断的"急性扁桃体炎"、"急性咽炎"、"急性鼻咽炎"都属于上感。一年四季都会发病,但冬春季节交替时较多,婴幼儿最多见。
主要症状:
轻者:鼻塞、流涕、打喷嚏、咽痛、咳嗽、咳痰等。
重者:发热、头痛、流泪、周身不适、恶心、呕吐、食欲不振等全身症状,如炎症厉害可引起鼻窦炎,颌下淋巴结炎。
预防/治疗方法:
1、充分休息,多饮水,注意隔离。
2、如高烧可服用退烧药;鼻塞症状重者可用生理盐水滴鼻;咳嗽严重可服用单一成分化痰药如沐舒坦,或医生指导下的雾化治疗。
3、除了合并细菌感染的,如中耳炎、淋巴结炎、化脓性扁桃体炎或副鼻窦炎,一般情况不需要抗生素。
虽然春天这个万物复苏的季节很让我们期待,但随之而来的病毒细菌增多,所以,儿童春季疾病预防极为重要。包妈友情提醒下,爸爸妈妈要遵循“春捂秋冻”的古训,初春乍暖时,不要急于给孩子减衣,气温骤降时,要及时添衣。平时开窗通风啦,让孩子勤洗手啦准没错,饮食、睡眠和运动是一再强调的,最后该接种的疫苗也别忘哦,孩子健健康康,这就是我们最大的心愿啦。
点击页面底部“阅读原文”
报名获得大卫美术免费试课名额
▼
▼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