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二阳”多起来了?
数据和传播趋势如何?
症状比“首阳”轻吗?
昨天(15日)下午,
钟南山院士最近发声!
在来瑞特韦上市后临床研究启动仪式上,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说,
目前在广州流行的主流新冠病毒株是XBB1.9.1。
根据目前广州市发热门诊的数据,在接受检测的发热病人里,有20%-25%是新冠病毒感染者。
钟南山介绍,无论有症状还是没有症状,如果体内新冠病毒对应的抗体增高,就说明人体曾被感染过。从这个角度看,根据测定,全国大概有85%的人感染过新冠病毒,约有11亿至12亿人。
根据相关实验室研究和新加坡等地的真实世界研究,新冠病毒感染后产生的抗体能在4-6个月的时间内起到保护人体的作用;
但如果面对变异株XBB,其保护力可能会减弱,“从去年12月算起,实际看现在已经是到了这个时间了。”
图源:看看新闻视频号截图
钟南山透露,下一步应对新冠病毒感染,有两方面重点——
一方面还需要研发能覆盖XBB变异毒株的疫苗,包括MRNA疫苗和重组蛋白疫苗,这些疫苗主要是要针对一些特殊人群,比如免疫低下或有其他严重基础病的老年人;另一方面,一旦感染了新冠,应给予及时药物治疗,能大大降低死亡率。
近日
“二阳”话题不断上微博热搜
网友表示
一开始只是有点流鼻涕、咽喉疼
到第二天早上就开始发烧,全身疼痛
第三天精神就好多了
相比起第一次
“二阳”症状不是很严重
“二阳”有哪些症状?
若同时出现发烧、咳嗽,怀疑是新冠感染,可以自己进行新冠抗原检测。若检测结果为阳性,应注意自我隔离,前往发热门诊就诊。若检测结果为阴性,但咽痛明显、无法自行缓解,医院耳鼻喉科检查,排除其他病菌感染等问题。
哪些人“二阳”风险高?
首都医科医院感染综合科主任医师李侗曾表示,
对感染过新冠病毒的人群来说,体内抗体仍处在较高水平,目前看二次感染的风险还是比较低的。
不过,距离上次感染已超半年时间左右的老年人、免疫力低下人群,发生二次感染的风险仍会增加,因为这部分人群抵抗力下降得会更快,尤其是面对XBB.1.16这种免疫逃逸能力强的毒株。
据了解,虽然人员流动增加了病毒的传播风险,但更多是针对“未阳”人群,这类人群尤其要注意防护。
此外,有关研究团队发现,医护人员的再次感染发生率高于其他人群。
“二阳”会不会出现重症?
李侗曾表示,“对大部分免疫功能正常的人来说,即使‘二次感染’,症状也会轻一些,不会像第一次那样在短时间内出现大量人群感染。
并且之后的疫情高峰也不会像此前那么明显,可能会呈现一个较缓的波峰。”
近期,输入性病例中XBB变异株已占绝对优势,本土病例中XBB变异株占比增长明显。但目前没有因感染XBB.1.16而导致重症入院和死亡增加的报道。与其它奥密克戎亚分支相比,也没有看到疾病严重程度增加的报道。
5月5日,中国疾控中心周报(ChinaCDCWeekly)发布《预先计划的研究:奥密克戎变异株再次感染的相关因素——中国广东省,年12月至月1月》。
该研究指出,大多数再次感染病例都有症状;然而,只有少数人需要医疗干预,没有发现危重病例。
无论病毒变异或上次感染后经过的时间如何,既往感染所赋予的保护可能有助于降低再次感染后重症的发生率。
“二阳”了戴不戴口罩?
告不告诉同事?
“二阳”了,症状比较轻,能不能上班?戴不戴口罩?告不告诉同事?这也是最近办公室里大家关心的热话题。
小侬了解到,有的小伙伴一旦测出“二条杠”,就自觉居家隔离了。但有人请假的理由并不是“二阳”,因为“担心说出来,会引起同事们不必要的恐慌”。
有人选择退烧后即返工,但是戴不戴口罩?特别是N95口罩?对此,有人说出了心里话:“应该没有传染性了吧!再说防不胜防。”“我戴口罩,大家会躲我远远的。”
不过也有小伙伴呼吁:一旦出现流感样症状,无论是新冠还是甲流还是RSV,为了保护老幼和抵抗力差的人群,还是拜托把口罩戴一戴吧,尤其是在地铁公交、密闭的办公环境中。
对此,你是怎么想的?
留言区说说呗!
素材来源:广州日报·新花城、广东卫生在线、央视新闻客户端、新华网、科普佛山、
新闻晨报,如有冒犯,敬请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