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认为,“春养肝,夏养心,秋养肺,冬养肾”。肺是人体最“娇嫩”的器官,喜润而恶燥,而立秋后天气逐渐变得干燥,很容易伤肺,特别是老年人,如果因秋燥而伤肺,到冬季就容易感染许多肺部疾病。
为什么要在秋季养肺秋季养肺:顺应自然精气内聚
自然界阳气将日衰,阴寒日生,雨水渐少,天气干燥,秋风瑟瑟,大自然将会呈现一派萧条景象。
“燥”是秋的主气,以其天气不断肃杀,空气中缺乏水分的濡润,以致出现秋凉而干燥的气候。这时,人体的皮肤黏膜水分蒸发较快,秋季养生要顺应自然界敛藏之势,收藏阴气,使精气内聚,以滋养五脏,应防止劳伤太过,以免阴气外泄,因为过度劳伤使人出汗过多,致使津气耗散。
根据五行学说,五脏中的肺,对应自然界的秋季,肺主皮毛,开窍于鼻。故外感燥邪多从肌肤、口鼻而入,其病常从肺开始。阴虚内燥多由机体阴精亏虚而所致。
秋燥易致咳嗽,防治久咳伤肺
燥易伤肺,容易发生咳嗽或干咳无痰、口舌干燥等症。肺津伤则见口干、舌燥、咽痛、目涩、鼻出血、干咳少痰、皮肤粗糙、大便干结等症状。
咳嗽是一个症状,常因于外感寒、热、燥邪所致。但《内经》中提到“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也”,说明内脏原因也可导致咳嗽,其中尤以肺、脾、肾三脏的关系最为密切,原因虽多,都不离肺。
短时间外感咳嗽,不一定伤肺,但久咳必伤及到肺。因此,秋令时节应注意滋养肺脏,防止秋燥伤肺,使肺气清,呼吸平和,把握好养收之道。
秋风秋雨愁煞人,凋零情志防伤肺
秋风、秋雨、落叶、凄凉,常给人一股肃杀之气,尤其是天气突变时,令人生愁。故秋季情志养生的重点是避免悲伤情绪,让自己精神状态始终保持乐观愉快。
不良情绪的刺激,影响人体身心健康;而保持乐观向上的积极情绪,调气安神,能使人体上下气机贯通,这样可以改善肺的生理功能,以抵御秋燥肃杀之气对机体的侵犯。
因此,用无忧无虑的心情来迎接秋天,利用秋高气爽的时机,去登高望远,去收获果实,借秋季丰收的美景以抒发情怀,陶冶情操,这样一来,既锻炼了身体,又调节了情绪。
千万当心!肺有8种“怕”1、肺怕燥
秋天气候逐渐转为干燥,易耗伤津液,故秋季常见口鼻干燥、干咳无痰、皮肤干裂等症。
2、肺怕寒
肺位于胸腔,经络与喉、鼻相连。寒邪最易经口鼻犯肺,使肺气不得发散,津液凝结,从而诱发感冒等呼吸道疾病。反复之下可致人体免疫力下降,或引发慢性鼻炎。
3、肺怕热
中医讲“肺为娇脏”,它既怕寒又怕热。肺受热后容易出现咳、喘(气管炎、肺炎)等症状,如果肺胃热盛还可能导致面部起痘、酒渣鼻等。
4、肺怕过度悲、忧
悲伤和忧愁虽不同,但皆为负面情绪。《黄帝内经》说:“悲则气消”,“忧愁者,气闭塞而不行”。说明过度悲哀或忧愁,最易损伤肺气,或导致肺气运行失常。因此,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对保护肺脏是极为重要的。
5、肺怕雾霾、有害气体
肺为“清虚之脏”,但雾霾、长期吸烟、二手烟不时伤害着它,导致肺泡内痰饮积滞,阻塞气道,清气不能吸入,浊气不能排出,上下气海不流通,血液不能正常循环。
6、肺怕大便不通
中医认为,肺和大肠经络相通,大便通畅有利于肺气下行。
7、肺怕某些药物
药物是伤肺的重要因素。以药物性肺炎为例,青霉素会导致低烧、头痛、咳嗽、气急、胸闷、多痰等症状,大多在停药后才能消失;阿司匹林、布洛芬等解热镇痛药可能引发药物性哮喘;甲氨蝶呤、阿糖胞苷等可能引起药物性肺水肿。
8、肺怕基础疾病
如感冒、支气管炎、哮喘、肺气肿乃至肺癌,这些疾病可不同程度地加速肺功能损害。
外界的污染严重,呼吸反而成了一件痛苦的事情,肺部的承受能力已接近边缘,再不好好保护,各种疾病就会找上门了!
杨丽萍联合蒂生国际推出肺部排毒套餐!还您一个清新的呼吸!
杨丽萍+蒂生国际,全方位帮您排清毒素,联手打造健康人生!机会难得,不容错过哦~
-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