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换季时,各种疾病又开始蠢蠢欲动,尤其是体质薄弱的小儿。专家提醒,秋季小儿常见高发病包括病毒肠炎、呼吸道疾病、哮喘、流鼻血等,家长应格外注意,科学预防,早发现早治疗,帮助宝宝顺利度过这个满载收获的秋季。
入秋以来,儿科患者不断增加,其中多数为秋季常见的高发病。秋季病毒性腹泻就是其中之一,该病的罪魁祸首就是“轮状病毒”,一般经飞沫传播,6——24个月婴幼儿为高发群体。一般传染后起病急,常伴发热和上呼吸道感染症状,主要症状是呕吐,发烧,随后出现腹泻现象。由于患儿大量失水,很容易诱发脱水,导致精神萎靡、嗜睡,面色灰白,尿少,严重腹泻可引起酸中毒及电解质紊乱。所以建议家长,一旦发现孩子出现上述症状应及时就医。同时,该病在家中的正确护理也很关键,要时常注意观察孩子的精神状态、面容、温度、脉搏等变化,注意脱水是否改善,还要护理患儿卫生,防止交叉感染。
秋季由于空气干燥,过敏源也较多,很容易让一些过敏体质的人引发支气管哮喘,特别是体质较弱的孩子。哮喘患儿在秋季需要特别注意,因为适应能力弱,很容易因上呼吸道感染而诱发支气管哮喘,继而出现咳嗽、胸闷、喘息困难等症状。如果家中孩子是过敏性体质,家长必须注意房间内保持通风、干燥,经常换洗床上用品,将可能诱发哮喘的灰尘、螨虫等去除。而且要密切注意天气变化,及时增添衣服,避免着凉感冒。日常生活中要加强营养,养成锻炼身体的好习惯,增强体质才能避免疾病侵袭。
另外,呼吸道疾病也是秋季高发病之一,入秋后,早晚温差大,很多人都因着凉患上了呼吸道疾病,而婴幼儿就是“重灾区”。儿童易患上的呼吸道疾病包括呼吸道感染引发的感冒、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等。这部分患儿主要表现为发热、咳嗽、流涕、咽喉肿痛等。建议家长除了注意保暖外,最好要让孩子多喝水,保持呼吸道湿润。一旦发现孩子有上述不适症状,医院就诊。
临床还有部分儿童进入秋季后容易流鼻血,家长对此很紧张。秋季高温干燥的气候会导致人们鼻腔粘膜异常脆弱,尤其是儿童经常用手揉搓鼻孔,容易损伤鼻粘膜造成鼻出血。很多老人针对流鼻血有这样的经验:把头抬高甚至后仰。但事实上,这种方法不但不利于止住鼻血,还会使鼻血倒流引起不适,而且不停俯身和仰头还可能增加鼻腔出血。其实流鼻血是因为人体鼻腔内丰富的血管受损导致的,只要采取能够阻断血液流通途径或使血管收缩的方法就可以起到止血效果。最简单的方法就是采取局部压迫、冰敷等措施。发现鼻出血后,轻微低下头,让鼻血从鼻孔里流出,用大拇指和食指紧捏鼻翼出血部3至5分钟,然后用柔软的面巾或棉球轻轻堵住鼻腔即可,同时可以配合凉毛巾或冰块贴敷降低局部温度引起血管收缩,止血效果更好。预防出鼻血,家长可以在这个季节让孩子多吃水果和蔬菜,不让孩子经常用力揉搓鼻子保护鼻腔,防止因黏膜干燥受伤引发鼻出血。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