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第一站 病案分析
中医疾病诊断:感冒;中医证候诊断:风寒束表证。
中医辨病辨证依据(含病因病机分析):
患者因气候变凉诱发,出现恶寒发热,无汗,鼻塞、流涕、喷嚏、咽痒、咽痛,中医辨病为感冒。无汗,头痛,肢节酸疼,鼻塞声重,鼻痒喷嚏,时流清涕,咽痒,痰吐稀薄色白,渴喜热饮,舌苔薄白而润,脉浮紧为风寒束表证。外出受凉,感受寒邪,风寒外束,卫阳被郁,腠理闭塞,肺气不宣。病位在卫表肺系,病性属表属实。
中医类证鉴别:需与时行感冒鉴别。
时行感冒病情较重,发病急,全身症状显著,可以发生传变,化热入里,继发或合并他病,具有广泛的传染性、流行性。而普通感冒病情较轻,全身症状不重,少有传变,在气候变化时发病率可以升高,但无明显流行特点。
中医治法:辛温解表。
方剂:荆防达表汤或荆防败毒散加减。
药物组成、剂量及煎服法:
荆芥15g,防风12g,羌活9g,柴胡9g,前胡12g,川芎9g,枳壳9g,茯苓12g,桔梗6g,甘草6g。
三剂,水煎服,日一剂,早晚分服。
2
第二站 操作技能
1.肺俞、梁丘、丰隆的定位
肺俞:第3胸椎棘突下,后正中线旁开1.5寸。
梁丘:在股前区,髌底上2寸,股外侧肌与股直肌肌腱之间。
丰隆:外踝尖上8寸,条口旁开1寸,胫骨前肌外缘。
2.毫针提插法
提插法是将毫针刺入腧穴一定深度后,施以上提下插动作的操作方法,是毫针行针的基本手法。
操作要点:①消毒:腧穴皮肤、医生双手常规消毒;②刺入:将毫针刺入腧穴的一定深度;③实施提插操作:插是将针由浅层向下刺入深层的操作,提是从深层向上引退至浅层的操作,如此反复地提插。
注意事项:①提插幅度的大小、层次的变化、频率的快慢和操作时间的长短,应根据患者的体质、病情、腧穴部位和针刺目的等灵活掌握;②提插法多用于肌肉较丰厚部位的腧穴,肌肉浅薄部位的腧穴一般不用提插法,某些特殊部位的腧穴,如睛明、承泣等也不适合用提插法;③上提时不要提出皮肤,下插时不要刺伤脏器与筋骨;④提插过程中要保持针身垂直。
3.霍夫曼征
医师用左手托住患者的腕部,用右手食指和中指夹持患者中指,稍向上提,使腕部处于轻度过伸位,用拇指快速弹刮患者中指指甲,如引起其余四指轻度掌屈反应为阳性。提示锥体束损伤。
4.普通伤口换药
步骤与方法:
(1)术前准备
①术者准备:换药前操作者应遵循无菌原则洗手,并戴好帽子和口罩,向病人说明换药的目的,以取得配合。
②患者体位:按伤口部位采取不同的卧姿或其他的稳定姿势,要求使病人舒适、伤口暴露充分,光线良好,操作方便,尽量不使病人看到伤口。
③查看伤口:必要时先看一次伤口,估计需要多少敷料和使用何种器械(剪刀、探针等)、药物,一次备妥。
(2)换药步骤
①去除敷料:先用手取下外层敷料(勿用镊子),再用1把镊子取下内层敷料,揭除内层敷料应轻巧,一般应沿伤口长轴方向揭除,若敷料干燥并粘贴在创面上则不可硬揭,应先用生理盐水浸湿后再揭去,以免创面出血。
②双手执镊,左手镊子从换药碗中夹无菌物品,并传递给右手镊子,两镊不可相碰。
③无感染伤口,用碘酊、75%酒精棉球由内向外消毒伤口及周围皮肤,沿切口方向,范围距切口3~5cm,擦拭2~3遍;如为感染伤口,则应从外周向感染伤口处涂擦。
④分泌物较多且创面较深时,宜用干棉球及生理盐水棉球擦拭并清除干净。
⑤高出皮肤表面或不健康的肉芽组织及较多坏死物质,可用剪刀剪平,再用等渗盐水擦拭,若肉芽组织有较明显水肿时,可用3%~5%高渗盐水湿敷。
⑥一般创面可用消毒凡士林纱布覆盖,污染伤口或易出血伤口要用引流纱条,防止深部化脓性感染。
⑦无菌敷料覆盖伤口,距离切口边缘3cm以上,一般用8~10层纱布,胶布固定,贴胶布方向应与肢体或躯干长轴垂直。
3
第三站 临床答辩
1.小儿急性腮腺炎问诊
(1)现病史
①主症的时间,程度:发热和腮部肿胀疼痛出现的时间?腮部肿胀疼痛是单侧还是双侧?疼痛跟进食是否有关?有无急性腮腺炎病人接触史?
②伴随症状:发热时是否有恶寒表现?有无汗出?有无口渴?有无头痛,呕吐,四肢抽搐和颈项僵直?神志是否清楚?男孩有无睾丸肿痛?女孩有无一侧少腹(附件)疼痛?
③诊疗经过:是否进行过相关检查?确诊急性腮腺炎否?口服抗病毒西药或中药否?治疗效果如何?
(2)其他病史:既往史、个人史、家族史、过敏史有无异常?
(3)预防接种史:预防接种情况如何?是否全程接种?尤其是麻风腮疫苗是否接种过?
2.肩髃、肾俞主治
肩髃:①肩臂挛痛、上肢不遂等肩、上肢病证;②瘾疹。
肾俞:①头晕、耳鸣、耳聋等肾虚病证;②遗尿、遗精、阳痿、早泄、不育等生殖泌尿系疾患;③月经不调、带下、不孕等妇科病证;④腰痛;⑤慢性腹泻。
3.双重诊断
中医诊断:肠痈(湿热证,酿脓期)。
西医诊断:急性阑尾炎。
4.房颤心电图表现
(1)P波消失,代之以一系列大小不等、间距不均、形态各异的心房颤动波(f波),其频率为~次/分钟。
(2)R-R间距绝对不匀齐。
(3)QRS波群形态一般正常。
说明本文内容节选自《中医执业医师实践技能考试实战模考密卷》,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由徐雅,李卫红主编。此套书还有《中医执业助理医师实践技能考试实战模考》《中西医结合执业医师实践技能考试实战模考密卷》《中西医结合执业助理医师实践技能考试实战模考密卷》三本。封面图片来源于网络。转载请注明出处。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