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的咳嗽发热咽痛,可能是风热引起的

在中医的世界里,对于疾病的发病因素从宏观上来看,可以说是无懈可击。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中医对病因学说有一个著名的“三因学说”,这个学说认为,引起人体出现疾病的因素主要有三类,一个是外因,二个是内因,三个是不内外因,无论是从宏观上还是从逻辑上,都堪称完美。这正如医圣张仲景所说,“千般疢难,不越三条”,“以此详之,病由都尽”。但是,在这三类病因中,外因的发病率是相当之高的,可以说占据三类病因里的半壁江山。在外感病因中如果再细化,又分为外感六淫和外感疫戾毒邪。而在外感六淫中,又需要详细区分风寒暑湿燥火六种外感邪气,在六淫中,风邪致病最为常见,所以便有了“风为百病之长”的说法,然而,风邪致病往往不是单一出现,而是风邪与其他邪气夹杂出现,比如风寒联合致病,又比如风热联合致病,等等。对于风邪与其他邪气致病,如果与肺直接相关的话,估计也就风寒和风热最为常见。因为风寒束肺和风热犯肺实在太常见了。在前期我们已经讲过了风寒束肺证,今天我们重点来说说这个风热犯肺证。所谓风热犯肺,顾名思义,就是指风热病邪侵袭了肺系,导致肺卫出现病变的一种证候。那么,风热犯肺证究竟有一些什么样的临床表现呢?一般来说,常以身热、微恶风寒、口干、咽痛、咳嗽痰稠色黄、鼻塞流黄浊涕等为主要症状,在舌脉上常以舌尖红、舌苔薄黄、脉浮数为辨脉要点。仔细来看,风热犯肺其实主要分为两个部分,一个是肺系常见的咳嗽证,另一个则是风热表证,二者合二为一就是风热犯肺证的主要表现。风热犯肺证为何会咳嗽?主要是因为风热病邪袭击肺部,导致肺失去清肃的能力,于是气机乱了,就咳嗽了。而为何会痰液黏稠而黄,主要是热邪煎灼津液的缘故。而肺的宣发和肃降能力受到影响之后,风热熏蒸鼻窍津液,于是就出现了鼻塞不通、流黄浊涕的情况。风热犯肺证出现发热,这是常规症状,因为肺卫受邪之后,卫气奋起抗邪,而会出现微恶风寒,主要是因为卫气郁遏。由此可见,风热犯肺融合了咳嗽与风热表证,是一个独立的证型,在临床中需要仔细判断。在临床中,风热犯肺证和风寒束肺证是肺系疾病中最为常见的证型,而且很多人往往对于寒热傻傻分不清楚,但是只要仔细查看,二者的确有很多异同,首先来说相同点,都会出现咳嗽、发热、流涕的症状,不同的是,风寒证的咳嗽会有稀薄色白的痰液,而风热证则是黏稠色黄的痰液;风寒证的发热是轻度发热且无汗,而风热证的发热则是普通发热,出汗是可有也可没有;风寒证的流涕是鼻流清涕,而风热证的流涕则是鼻流浊涕;风寒证的舌脉是舌苔薄白、脉浮紧,而风热证的舌脉则是舌苔薄黄、脉浮数。也就是说,只要用心体察,自然能够发现二者的不同之处,那么风寒与风热自然就分清楚了。对于风寒与风热的区别,正如《幼科折衷》中所说的那般,“伤寒伤风何以判,寒脉紧涩风浮缓。伤寒恶寒风恶风,伤风自汗寒无汗。”细细研穷,其中区别自然就水落石出了。那么,风热犯肺证该如何辨证施治呢?一般当以疏风清热、肃肺化痰、止咳平喘为治疗原则。常用的代表方剂为桑菊饮。药用:桑叶二钱五分,菊花一钱,杏仁二钱,连翘一钱五分,薄荷八分,苦桔梗二钱,甘草八分,苇根二钱,水煎服。对于风热犯肺证虽然也可以使用银翘散,但是桑菊饮会更贴切,效果也更好。桑菊饮中以桑叶、菊花为君药,主要起到疏散上焦风热、清泻肺中之热的作用;薄荷、杏仁、桔梗为臣药,主要起到疏散风热、宣肺止咳、清热解毒、止渴生津的妙用;连翘、芦根为佐药,主要起到清热解毒、生津止渴的作用;而甘草为使药,主要起到调和诸药的作用。这样搭配起来,宣肺止咳、疏散风热、理气肃肺的作用就能发挥得很好。金兰




转载请注明:http://www.grevillea.net/jbgs/8354.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